|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嘉:强迫父母成为专业的老师,是家庭教育的错误模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不跟随 发表于 2018-12-18 13:3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不跟随
2018-12-18 13:39:53 7230 20 看楼主
文/刘嘉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长江特聘教授、《最强大脑》科学总顾问
整理自第十一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演讲主题《重建家长共同体,规划孩子未来生涯》

01、各适其性,各逐其生




大家看这些非常小的细微的东西,这些是一亿颗瓜子铺满了一千平米的地,足足有一米厚。如果我们来看每一颗瓜子的话,你会发现它有特别独特的地方。这其实不是一般的瓜子,它是景德镇工人用本身的手做出来的陶瓷瓜子,每一颗瓜子的形态、纹理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各适其性,各逐其生。
对于一颗瓜子如此,对于人而言复杂性就会更多。假设一个女孩A有更好的理科思维,另一个女孩B有更好的人文训练。如果我们把这两个小孩放到同一个班里面去,放到同样的教学环境里面去,可以想象,对女孩A是适用的教学方法,对女孩B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反之亦然。这就回到教育最根本的本质——因材施教。

02、20%的家长缺席孩子的教育




我们做过一个调查,20%的家长基本上从来没有过问过孩子的教育,从不关心他的学习,从不关心他的表情,从不关心学校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甚至不谈论电影、电视等生活中的东西。在小学的时候是如此,在中学的时候亦是如此。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社会里面,大约有20%的家长是缺席教育的。
80%没有缺席教育的人是什么样呢?有一个新词叫做“丧偶式教育”,丈夫把所有教育孩子的重责加在了妻子的身上,父亲是缺失教育的,不关心孩子成长。
“教育”是两个字,按照古人的说法,父亲应该是“教”,母亲应该是“育”,只有父亲和母亲合作起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但是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是缺席教育的。

03、母亲和孩子是依恋关系,父亲和孩子是激活关系




从弗洛伊德开始就认为,在孩子眼中,父亲是一个庇护者、教育者和成长的榜样,对于男孩、女孩都是一个偶像的角色。
对于男孩而言,父亲是一个模仿的对象,是本身发展的榜样,无论对于性别的认同,成为男性的基本模式,以及性格的养成,人格、思维方式、处事方法和交往方式,都是通过模仿父亲来成长。
对于女孩而言,有句俗话叫做女儿是父亲的前世情人。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有错,因为女儿就是把父亲作为将来的恋人,将来丈夫的模样来追寻,寻找未来的丈夫是什么样子。有个词叫做养不教父之过,没有说养不教母之过的,这必然是父亲的问题。
所以父亲和母亲在教育中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这是从我们上百万年进化出来的差异。对于母亲而言,亲子关系是一种依恋关系,当小伴侣受伤了,在外面遇到挫折了,他需要做的是回到母亲温暖的港湾里面,去寻求帮手,寻求支持。
但是对于父亲而言,亲子关系是一种激活方式,是一种赋能方式。父亲给孩子以能量,让他去探索未知的外部世界,让他勇于面对未知而不竭前进。所以如果缺少一个父爱环境长大的小孩,他通常在很多情况下是退缩的,面对挑战是害怕的,不敢去面对未知的环境。所以养小孩不仅仅是母亲的责任,同时也是父亲的责任。
格塞尔说过: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服衡。父亲不能缺席小孩的教育。我们通常说母爱是伟大的,是崇高的,但是母爱不能取代父爱,两者必需共同合力。

04、父母的关爱影响孩子的大脑结构
给大家展示一下父母关爱的重要性。海马是我们人类学习记忆的中枢,离开它人就会失忆,我们记忆力就会下降,海马的大小与记忆和学习能力有非常高的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表白,如果父母花很多时间去陪伴关爱小孩,等小孩成人之后,海马的体积要远远大于那些从小缺少父母关爱的小孩。






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改变的不仅仅是小孩的行为,更多也改变了他们大脑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因为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不一样,他们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未来。

05、教育+心理=全人
首先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要培养创新人才,从我个人的不雅观点它至少应该包含三方面:
第一个是科学人文,包含数理能力(aRithemtric)、言语能力(Reading、wRiting)和计算能力(algoRithm),这是所谓的21世纪提出的四个R。
第二个是发明创造能力,我们现在不能简简单单坐在屋里面对牛弹琴,我们必然要走到社会去,问社会急需的是什么,从而解决这些社会急需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发明创造能力。它包含三种思维:设计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设计思维的核心就是我们怎么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可用的产品,比如说我们的高铁,在设计思维里是非常成功的例子。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其实合起来就是我们善于谋划和善于做决断。
创造性思维让你想到从A点到B点有很多条路径,而批判性思维让你从很多路径中间拔取最佳的路径。发明创造加上教育,就是我们现在要推行的创客教育。创客不是说我简单制作一个小科技,而是把我们的设计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融为一体。






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需要有心理本质,这是第三部分。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他非常怯懦,情绪非常不不变,不知道该与人如何交往,他能够成为一个行业的领袖。所以说教育加上心理,就能成为一个全人教育。只有这三环完成了之后,才是真正的创新教育。

06、父母要成为家长专家,而不是学科专家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成为家长专家,而不是成为学科专家。为什么这么说呢?比来在网上特别流行的,把你未来的儿媳,未来的女婿领走,只要他不消现在烦我做作业。
做作业是每个家长非常痛苦的事情,甚至有的家长为了逼着小孩做作业,最后心脏病爆发,心肌梗塞,做了心脏支架,为什么?因为他们开启了一个错误的模式,就是要强迫父母成为一个专业的老师。
讲实话,我在初高中的时候成绩还可以,但是你让我去看现在的初中,别说初中了,小学的数学题,我感觉我的智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为什么?因为我很多东西已经忘了,知识性的东西没必要保留。
所以当家长去辅导小孩作业的时候,一方面小孩不听话,一方面发现本身又变成了一个所谓的“弱智”,你想想他的挫折感是多么强。所以当你开启了这个错误的模式之后,当家长陪伴小孩做作业,就是件痛苦的事情。
正确的打开模式应该是让我们的家长成为一个专业的父母。怎么做专业的父母?这里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技巧。来自于经济学的一个启发:契约。哈佛大学的Oliver Hart和麻省理工学院的Bengt Holmstrom,因为行为契约方面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契约的原则是要签订的双方平等、尊重和责任,不再是父母对小孩单方面的斥责,你要干什么你要干什么,而是我们大家一块坐下来共同来签订。在整个过程中,父母需要变成一个专业的家长,不需要去了解太多的细节,但是需要了解我怎么与孩子进行沟通阐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HELENA 发表于 2018-12-18 13:40:2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HELENA
2018-12-18 13:40:22 看楼主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把作业推给家长,全国几亿家长白日忙完工作,晚上忙孩子作业,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建议上午1节课写作业,下午一节课写作业,孩子放学就是好家长玩亲子活动。不行了教学大纲往回调整3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大宇 发表于 2018-12-18 13:41:17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大宇
2018-12-18 13:41:17 看楼主
现在中国的教育成啥了?就是老师把所有的事情交给家长来完成,连批改作业也让家长来做了,本身的孩子当然家长应该管,但是每个家长也都有本身的工作和生意,不能把老师本身工作范围之内的事情也让家长来做这就太变态了,一是家长的时间也有限再者好多家长必定没有老师那么专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8346172555 发表于 2018-12-18 13:42:15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8346172555
2018-12-18 13:42:15 看楼主
哈哈好,在现在的社会,家庭父母日夜挣钱不够给学校用的,孩子学习在推给家长,无语了现在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zmlczs520 发表于 2018-12-18 13:42:42 | 只看该作者
5#
zmlczs520
2018-12-18 13:42:42 看楼主
我孩子现在一年级,我们家长要求老师少安插作业,老师也很无奈的说,一天就2节语文课,怎么办,说实在,孩子学校动手写字的机会都没几下。教育部门的缺失,看现在的课本,语文课,一篇课文会写会认的字4-5个,要认识的字十几个,还要学部首,还要背课文。现在考试就有短文理解,呵呵。说好不提前,实际提前的不是一星半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采心 发表于 2018-12-18 13:43:20 | 只看该作者
6#
采心
2018-12-18 13:43:20 看楼主
当年我们读书的时候,家长基本不怎么管学业的事。老师都非常尽责。现在变了,老师一边领着工资,一边监督家长教育小孩,批改作业。问题是这本来就是老师本身的工作职责,你让家长代你做,你的工资是不是也该分一部分给家长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yinghuo 发表于 2018-12-18 13:44:00 | 只看该作者
7#
yinghuo
2018-12-18 13:44:00 看楼主
现在太神奇了,幺舅家的小伴侣,作业全部交给家长,还有批改,还按时打扫卫生,道德品质差的的还会索要节日红包,动不动就示意要你帮手做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adgjm1353775696 发表于 2018-12-18 13:44:46 | 只看该作者
8#
adgjm1353775696
2018-12-18 13:44:46 看楼主
我们作为父母,要做的就是,把握住孩子教育的时机,顺应孩子发展的本性,在该做什么的阶段就协助孩子做什么,不要等孩子错过阅读习惯最佳的培养时机,才意识到本身的孩子不爱读书,才开始有意识地逼孩子去读书;不要等孩子的艺术敏感期都消失的时候,在她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可以吸收熏陶的阶段错过,再给孩子请各种老师补这一门功课,不在孩子兴趣之列的学习,都将是孩子痛苦懊恼人生的源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苏珊大妈 发表于 2018-12-18 13:45:09 | 只看该作者
9#
苏珊大妈
2018-12-18 13:45:09 看楼主
父母应该主动学习,主动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教育的重点,并且给予适当的协助。孩子的教育,其实是父母的再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潇洒的我 发表于 2018-12-18 13:45:31 | 只看该作者
10#
潇洒的我
2018-12-18 13:45:31 看楼主
“教育”是两个字,按照古人的说法,父亲应该是“教”,母亲应该是“育”,只有父亲和母亲合作起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句话太对啦,孩子的成长父母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缺一不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不跟随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7230 | 回复:2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