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节前人贩子跋扈獗:5种新型骗术,看完一身冷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ezoo2009 发表于 2019-1-20 09:4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lezoo2009
2019-1-20 09:45:08 4827 0 看楼主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亲宝宝育儿(ID:qbaobao6)

人贩子依然跋扈狂,孩子的安全再敲警钟,作为家长,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一万个小心!



就在前不久的元旦,深圳的苏女士(化名)带孩子逛了一趟商场,结果惊魂不决,差点留下一辈子懊悔。

当天下午,苏女士携同姐姐,俩人各自带着孩子逛商场。

时逢节假日,商场人头攒动,姐姐一手拉着苏女士的女儿,一手牵着本身的儿子走在前面,苏女士则跟在后面。

冷不丁从侧面窜出一个陌生男子,二话不说,强行抱起小女孩就想走。

情急之下,姐姐一声大喝“干嘛”,死命扯住孩子,待苏女士赶上前来,才夺下了女儿。



“我是开玩笑的”,男子见状,留下一句就想逃离。

苏女士当即用手机拍下男子照片报警,在好心路人的帮手下,才成功拦下男子。面对众人的质疑,男子强辩:“我就抱一下罢了!”



光天化日之下,孩子甚至还牵在家长的手中,居然还能遭抢?

这一幕,着实令人心惊后怕。

每每提起“人贩子”话题,就令人倍感沉重而又深觉痛恨,可这样的危险却常常暗藏在我们身边。



2018年底,各大媒体发布了一个通告,大快人心:三年拐卖9名儿童的人贩子张维平等被判刑。



如果你仔细去查看通告的背后,会发现更残酷的现实:三次拐卖儿童,两次判刑,这样深刻的入狱教训,都没能让人贩子痛改前非。

人贩子依然跋扈狂,孩子的安全再敲警钟,作为家长,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一万个小心!

孩子走丢,细究起来,主要还是三大原因:家长太自信、对孩子太安心、对陌生人不够有警戒心。

    家长太自信

全国知名寻子公益网站“宝物回家”,分析近四万条数据得出:4-7岁是孩子最容易失踪的年龄段。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时刻抱在怀里,怕碰了摔了,操足了十二分的心。

可当孩子渐渐长大,开始能够本身走本身玩,家长便放下心来:腾出眼睛,刷一会儿手机,又或是腾出手来,做一做本身的事。

可不测,往往发生在眨眼时刻。

2018年5月9日中午,东莞雁田市场门口的一家电器店外,罗先生的小儿子正与哥哥姐姐玩耍。

家长以为自家店门口是孩子安全的玩耍区,可谁知,一个陌生男人在路过的时候,顺手就拽过年龄最小的孩子快步往远处走。



如果不是身边稍大一点的哥哥反应迅速,冲上去拉住弟弟,后果不胜设想。



孩子妈妈怎么也没想到,人贩子竟然会在本身眼皮底下跋扈狂作案!

她发在伴侣圈的遭遇,不仅是对本身的反省,更是对身边人的警诫:

没有什么“我以为不会发生”,生活充满未知,哪怕一万次的幸运都抵不外一次重击。



    对孩子太安心

不少家长认为,本身经常对孩子做安全教育,孩子不会轻易上陌生人的当。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前不久,江苏镇江一所幼儿园请来家长扮演“人贩子”,针对小班进行防拐、防骗演习活动,结果短短20分钟,成功拐走46个孩子!

以买玩具、买零食、玩游戏等为由进行“哄骗”,孩子们三五成群,甚至是全班出动,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跟着“人贩子”往园外走。



受邀参加活动的一位妈妈,特别感慨:

本身骗了别人家的小伴侣,但本身的女儿也成功被骗出。虽然在家再三叮咛,不能跟陌生人走,女儿答应得很好,实际却是别的一回事。

是啊,我们以为对孩子做足了安全教育,反复告诫他们不成以这样,不成以那样。

但孩子生性单纯,年幼的他们缺乏抵制诱惑的能力,自我庇护意识也很弱。我们做的安全教育,其实远不如想象那么成功。

    对陌生人不够有警戒心

在《下一站婚姻》中,刘涛扮演的女主,在火车站亲历孩子被拐,剧情令人心痛。

她一个人带着儿子,拖着箱子,准备坐火车回家。上车前,一位慈眉善目的奶奶热情搭讪,提出帮她抱孩子。

就在她低头刷票的一瞬间,“热心”奶奶却抱着孩子闪身从另一个通道溜开。

回过神来的女主奋力冲出火车站,终于发现孩子踪影。

她发疯似地扑上去抢夺本身的孩子,却被一边窜出来的陌生男人打了一巴掌,怒喝她有外遇。

无论她怎么争辩不认识这个男人,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不雅观群众,只以为是家事纠纷,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

就这样,女主眼睁睁看着本身的孩子被抢走,扬长而去。瘫软在地上的她,痛心疾首,悔不该让陌生人接近孩子。

电视剧中孩子最终还是找回了,却不再是当年阿谁乖巧懂事的小孩。而现实中,又有多少丢失的孩子能有幸回家呢?

人贩子假装热心人、熟人甚至家人的案例,在生活中也并不少见。

2017年7月3日,昆明某病院的一位护士付女士,抱着孩子在客运南站售票厅,也经历了惊险一幕。

刚进客运站大厅,一名60岁摆布的男子直接奔向付女士,盯着付女士的孩子,嘴里喊着“小涛”,然后伸手就要抢走。

付女士条件反射似地死命拽着孩子,幸亏孩子爸爸在,过来把他推开了。事后在保安的协助下,避免了对方。



设计陷阱、伪装、强抢、混淆视听……为了成功掳走一个孩子,人贩子极尽恶毒!如果不曾经历,你无法想象本来掳走一个孩子这么容易。

作为家长,在拥挤的公共场合必然要抱紧孩子,或者牵住孩子,不给人贩子可乘之机,女性家长也尽量避免单独带娃出行。



虽然我们不知道下一秒人贩子会躲在哪个阴暗角落里伺机而动,但是通过那些真实案件,人贩子惯用手段要牢记,多一分警惕、多一份安心。

    一件“制服”,骗取信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某课题组,综合宝物回家寻子网,及中国裁判文书网,7万多条与拐卖儿童相关的数据,得出:

孩子最容易丢失的场所是——病院和火车站。

这两个地方人流最多,且鱼龙混杂,一个不小心,孩子就可能不见。



相关机构建议家长看紧孩子的同时,也要留心人贩子扮演成职业人员进行拐骗。

比如病院,特别是新生儿病房,人贩子会乔装成医护人员迷惑家长,骗取信任。如果要打针做检查,在把孩子交出去之前,必然要确认对方是不是当班的医护人员。

    一路尾随,顺手“牵”娃

人贩子锁定目标之后,会一路尾随,选择恰当时机下手。

如果发现被人尾随,立刻抱起孩子或牵紧孩子的手,选择人多的标的目的走。发现危险,第一时间报警。

    一片“好”心,居心不良

人贩子常常装作好心人有意接近,主动分享玩具给孩子,有意扳话套取个人信息。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必然要保持警惕,最好抱着孩子远离。

千万不要对陌生人透露个人或家庭信息,更不能因为相聊甚欢,让对方帮手照看孩子。

    一声大喝,声东击西

人贩子习惯用声东击西法,转移家长视线,制造混乱现场,趁机抱走孩子。

带孩子出门在外,如果遭遇陌生人假装熟人般大喝,比如“你掉东西了”,或者“孩子生病,你怎么还带他出门”等等,千万不要好奇停留,抱起孩子,赶紧远离是非之地。

    一种身份,长期暗藏

熟人作案成功率最高,人贩子常常会不择手段,以熟人的面目长期暗藏,比如保姆身份,电影《找到你》就是血的教训。

如果必不得已要请保姆,必然要通过正规渠道,不盲目轻信中介评级,采集保姆详实的身份信息,以留作备用,同时亲自对保姆进行面试,上岗后尽量不要让保姆单独带孩子。

当然,时刻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也必不成少。

    不要对孩子过分恐吓

告诉孩子人贩子存在的事实,但不能对孩子过分恐吓;也不能拿“再不听话,小心警察来抓你”等语言,对孩子进行震慑。

被恐吓大的孩子,如果从小对这个社会充满惊恐,他会变得对世界不信任,即便遇到危险,他也不会向警察求助。

在成长中,孩子会变得自卑、怯懦,甚至不敢尝试走出去交往,未来更难应对困境。



    教给孩子自保的方法

从孩子拥有记事能力开始,必然要教给他紧急求助电话,以及家人信息,包罗家庭住址、父母电话等等。

教育孩子不接受陌生人的食品、玩具,不能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更不能向陌生人吐露本身任何信息。

遇到紧急情况,要学会拒绝、学会大声呼救。

这一点,孩子不必然马上能做到,但是父母要长期教导。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所有的喜怒哀乐。

失去孩子,不仅仅意味着从此踏上寻找孩子的艰苦征程;而失去孩子的痛,也将成为背负一生的沉重枷锁。

我一直拒绝看《等着我》这样的寻亲节目,也不忍去历数,那些被拐走的孩子结局如何?

被打、被卖、被残废、甚至被剥夺生命,沦丧人性的背后,始作俑者还是罪恶的金钱交易。

我特别认可《透明人》中,宝物回家的创始人张宝艳说过的一段话:

“没有买必定就没有人贩子了,他们才是拐卖犯罪的根源!”



想要孩子的“买主们”,你们可曾想过,当你如愿接过一个生命的同时,被你摧毁的还有一个家庭。

那些丢了孩子的父母们,他们放弃事业、背井离乡、一路寻找;

他们过得行尸走肉,寻子成为唯一活下去的理由;

他们每天活在自责里,痛苦得无法自拔,哪怕希望微乎其微,他们从不言放弃。

可结果常常是,没有结果。痛心。

买主们,你们真的安心躲在角落里,微笑吗?

再没有比一家人在一起更重要,所有的父母心底,都有一个坚定的声音:希望孩子健康安然!

春节又将来临,人贩子又开始跋扈獗,看住孩子,必然要牢记!

如果,您的孩子不幸走丢,请牢记这个求助平台: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

“团圆”系统以儿童失踪地为中心,失踪1小时内,定向推送到方圆100公里范围内;

失踪2小时内,定向推送到方圆200公里范围内;

截至2018年9月15日,“团圆”系统共发布儿童走失信息3419条,找回3367名儿童,找回率为98.4%。

同时,请记住公安部官方辟谣:如发现孩子走失,请立即报案!走失后的24小时内是黄金寻找期!

为了每一个家庭的团圆

也请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伴侣

帮手转发扩散出去

你的一个随手转发

或许能够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本文授权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亲宝宝育儿”,ID: qbaobao6,分享最新鲜的权威育儿知识、婚姻家庭感悟,科学育儿路上,陪千万父母一起成长。

文章来源:亲宝宝育儿,ID: qbaobao6

本期编纂:杨文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lezoo2009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482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