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镇西:文学与教育齐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ONKEY 发表于 2019-3-3 12:5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MONKEY
2019-3-3 12:51:38 9228 1 看楼主
引自镇西茶馆



(我书房中我的著作专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男孩子的梦想几乎都是“当解放军”,而我小时候梦想却是当作家。后来当了教师,我便把文学梦想作为业余爱好融进我的教育专业,于是我有了一点成功的感觉和职业的幸福。现在的我既是作家协会会员,又是中学语文教师,嗯,感觉真不错。

我曾想,如果我单纯搞写作,很难成为优秀的作家;如果我单纯搞教育,也未必成为优秀的教师。现在我当然也不能说我是“优秀的作家”或“优秀的教师”,但是,会点儿写作同时又懂点教育,套用一个很俗的句式说,我就成了作家中会教书的,也是教师中会写作的。

二十年前,我曾应某语文教学杂志之邀写过一篇文章,标题问题叫《把文学梦拜托给教育》。其中有这样的话——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在知青农场填报的志愿虽然大多是“师范学院中文系”,但我看重的并非“师范”而是“中文”。从小学起便在学校大批判专栏上“颁发”过大量“东风万里红旗飘”之类“诗歌”的我,自以为是“文学爱好者”,理应进中文系“深造”。但是,当时我很少会想到,那“动机不纯”的“师范”二字将决定我后来的人生走向,而“中文”则似乎永远不外是一个“文学梦”罢了。1982年2月我已经分配到了中学,心里却还惦记着如何把我“创作”的一篇反映实习生活的“中篇小说”变成铅字,以期引起哪位“文坛伯乐”的注目,然后把我这颗“文学新星”调到文联或作协。但是,充满蓬勃生机的校园生活,使我身不由己地融进了学生之中,并真诚地爱上了他们。我当然仍有点不甘心放弃“文学梦”,但是,对学生的钟爱不能容忍我因对“文学”的追求而对每一堂课有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敷衍塞责。更何况,在学生的身上我渐渐发现教育其实有着不亚于文学的魅力!我应该也可以把“文学”与“教育”融为一体。

……

是的,“教育其实有着至少不亚于文学的魅力”!

现在,我从教三十多年了,我对此依然深信不疑,并且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岂止是“不亚于”,文学与教育简直就是相通的——

文学如教育一样,着眼于人的灵魂,追求心灵的感动与激荡;教育如文学一样,充满激情、浪漫、意趣。

文学如教育一样,力求把人引向真善美,引向伟大、深刻与崇高;教育如文学一样,震撼人心,催人泪下,荡气回肠,余韵悠长。

如玉一般的赤子之心,如水一般的纯净灵魂,如山一般的英雄梦想,如海一般的浩渺胸襟……文学都具备。

诗歌一般的激情燃烧,戏剧一般的跌宕起伏,小说一般的惊心动魄,散文一般的从容优雅……教育均拥有。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似乎可以说,一个优秀的作家,必然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反之亦然。

我还可以非常必定地说,作家与教师是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生命的理解,并影响着生命的质量——

作家以本身的作品影响无数的读者,让本身的思想与情感通过文字进入读者的精神世界;教师将每一个孩子当做本身的作品,在每个孩子身上倾注热情,挥洒生命,帮手他们把人生变成一首隽永的诗或一篇厚重的小说。

纯真,激情,妙趣,敏锐,深刻,浪漫,智慧,责任……这是教育的要义,也是文学的元素。“浓妆淡抹总相宜”“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有源头活水来”“润物细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文学的表达,也是教育的境界。

2010年2月我在新加坡讲学,新加坡同行问我:“为什么您的教育经历中有那么多的感人故事?”我说:“任何一个教师,只要他用心做教育,他的职业生涯必然会充满许多传奇!”比如,面对一个后进生,无论多聪明的教育者,也无法预料明天他会给本身惹什么祸事。教育的悬念由此埋伏,这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教育的某种乐趣。我们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享受解开“悬念”后的喜悦,并将一个个小事件小细节小感悟等等及时记录下来,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这是一个跌宕起伏,有时候甚至是惊心动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和学生一起在创作教育故事和生命传奇。这是文学的韵味,也是教育的魅力!

我的许多著作,比如《爱心与教育》《心灵写诗》等等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这是文学呢,还是教育?

有些东西真的是说不清楚。当我梦寐以求想当“浩然”(我少年时代唯一存在的作家,当时中国很多作家都被打倒了)时,命运让我当了教师。当我放弃当作家的念头,专心致志地上课带班时,波澜壮阔的教育生活却让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了笔,我写下一首首献给可爱孩子们的抒情诗,写下一篇篇表达我火热情怀的散文,甚至出版了一本本记录我教育故事的著作:不仅仅是我的《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走进心灵》《风中芦苇在思索》《怦然心动》《心灵写诗》引起同行共鸣的著作,还包罗没有正式出版但真实记录我和学生共同生活和青春风采的《未来》《花季》《恰同学少年》《花开的声音》……这些作品对我和我的学生而言,是一段生活的定格,一页历史的缩影,一种精神的凝固,一份情感的珍藏,一簇创新的火花,一道抱负的光芒,一串记忆的珠宝,一束青春的花朵。它们既是教育的,也是文学的。

更何况,无论是作家还是教师,共同的身份为“知识分子”,共同的责任叫“使命”,共同的抱负是“鞭策人类文明进步”。

让文学与教育携手共进,越来越成为我坚定的信念。

于是,近三十年来,我左手文学,右手教育,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就这样,抱负共初衷一色,文学与教育齐飞,青春和童心为伴,生命携使命同行。我把一部部撼人心魄的文学作品连同一位位可歌可泣的人类英雄精神巨人铸进孩子们的心灵,用文学的激情点亮教育的抱负,照亮孩子们未来的公民人生;同时,我用手中的笔书写本身的校园故事,让文学丰盈我的教育岁月,更让我微弱而执著的声音通过文学汇入改革时代的轰鸣潮声。

迄今为止我的所有著作,算是我教育生活的文学见证,也是我文学表达的教育结晶。作为教育著述,也许它们谈不上“深刻”,但在我心里,每一句话都如文学般纯真而洁净;作为文学作品,也许它们算不上“优美”,但在我眼里,每一个字都如教育般严肃而神圣。总之,无论是把这些著作看做“教育”还是“文学”,其中的每一页都写着两个字:真诚。巴金说:“把心掏出来。”我当然不敢和巴金相提并论,但我也的确是把心给了亲爱的读者。

我愿意重复我以前写过的两段话,作为这篇文字的结束——

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并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挽留青春,珍藏童心;挥洒情感,燃烧思想;从职业到事业,从幻想到抱负;手足舞蹈于校园,心灵翱翔于社会——这就是我的生活!

2013年5月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cdbill 发表于 2019-3-3 12:52:24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cdbill
2019-3-3 12:52:24 看楼主
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MONKEY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9228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