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镇西:“减负”,检验教育良知,孩子健康和幸福最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ゞo鈊汰乿 发表于 2019-3-6 19:5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ゞo鈊汰乿
2019-3-6 19:59:40 9524 3 看楼主


(▲2016年12月19日18:20分,李镇西摄于成都市343路公交车上。)
【李镇西专栏】
“减负”,检验着我们教育良知,因为孩子的健康和幸福比什么都重要!
原创作者|李镇西
本文为李镇西校长原创,首发李镇西校长个人微信公众号“镇西茶馆-ID:zhenxichaguan”,校长传媒获得授权发布
特别说明:本文去年12月刚写好的时候推出过,后来《光明日报》要颁发,希望我先撤下来,所以我就删除了,还引起一些网友的猜测和误解。
01
曾经写过《父母应该给孩子选择怎样样的学校》的短文,文中我建议家长把“孩子能够在半小时之内步行到达学校”作为“择校”的重要标准之一。理由是,选择离家近的学校可以让孩子每天多睡一会儿,以保证身体的健康发育。
但仔细琢磨,我把问题想简单了。孩子能否多睡一会儿,家校距离当然是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孩子的学习负担。从理论上说,家里离学校近一些,孩子的睡眠时间当然会多一些。但现实情况是,无论离家远近,孩子们遍及都睡眠不足。比来一项调查显示:仅有23.99%的学生可以睡到自然醒,而由闹钟或他人叫醒的学生比例高达76.01%,更严重的,还有29.26%的学生不足8小时就被闹钟或他人叫醒(数据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2018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
所以,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首先不在于孩子上学的时间太长,而在于学业负担过重,而“学业负担”主要是作业负担。
这里不讨论更不争论“必要的学习负担是正常的”“学习过程本身就应该有必然的负担”等等,我们这里说的是“过重”的作业负担。什么叫“过重”?多数学生因做不完作业而睡眠不足,这样的作业量就是“过重”。
02
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2018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通过大量调查,列出了十大原因:片面的政绩不雅观,阶层流动的压力,恶性的教育和升学竞争,中国人的攀比心理,扭曲的教育价值不雅观,教育科学精神的缺失,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雅观失调,课业负担是教育质量问题,考试评价制度不科学,政府教育治理失灵。
但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则认为主要是高考(中考)制度的不合理。很多人说:“高考不改,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永远减不下来!”毫无疑问,“唯分数论”的评价制度的确是造成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重要原因,但同样的高考制度下,我们依然有学校通过课程的改革、教法的改革,大大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还有人说:“都是媒体的推波助澜,比如炒作‘状元’、报道各种‘牛孩牛校’应试成绩以及对各种特长班的宣传,营造了一种令人窒息的应试教育氛围,让学校之间互相竞争,让家长之间互比拟拼,从而加重了孩子的应试压力。”这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没有哪个孩子的作业是由杂志的社长或报纸的主编安插的。
我不否认高考制度和媒体舆论与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之间的因果关系——当然,如果再“深刻”一些,还可以从经济发展、文化传统、中国特色等方面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但今天我不打算扯那么远。我不打算就上面所列十大原因做一一分析,甚至连高考制度和社会舆论也不打算多谈,虽然这两个原因是非常重要的,但高考和舆论不是普通的教师和家长能够改变和摆布的。我今天只打算分析一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学校原因和家庭原因。
03
一些学校教育不雅观(包罗学生不雅观、成才不雅观、质量不雅观等)的扭曲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学校原因。把升学率看作是唯一的成功标识表记标帜,“上(高考或中考录取)线才是硬道理”,这成了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识表记标帜。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学校,因为“升学率”也是地方政府的“政绩”。于是为了这个“标识表记标帜”和“政绩”,不择手段并“全力以赴”,所有的压力都压在了教师身上,最后又压在了学生身上。正如山东省教厅原副厅长张志勇先生所说:“当市县党委政府把教育工作的兴奋点和着力点都放在考试升学这个指挥棒上的时候,教育局长抓教育、中小学校长办教育必然围绕着考试升学需要的课程教学活动来展开。由此,围绕升学考试这个指挥棒运转的残酷的加班加点、重复教育就成为必然。这种片面的教育政绩不雅观驱使下的学校统一的‘制度性加负’,是导致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不外,我要补充的是,现在一些装潢门面的“本质教育”,也在加重学生负担。因为在应试教育的负担没有一点减轻的情况下,再安插一些形式主义的花里胡哨的“本质教育作业”,必然加剧孩子本身已经沉重的课业负担。
04
部分教师的教育不雅观念陈旧、专业素养薄弱和教育智慧缺乏,是学生学业负担(主要表现在作业过多)的重要原因。认为知识才是智慧的唯一来源,用统一的分数达标作为所有学生“学好”的标准,只有成绩好——标识表记标帜便是考上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才是好学生,把童年作为成人的准备而不是独立的、同样应该拥有幸福体验的人生阶段,面片甚至极端地信奉“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头悬梁锥刺股”的“励志”古训……脑子里塞满了这些似是而非的教育不雅观、成才不雅观,你要让这样老师不迷信“知识本位”放弃“题海战术”那是缘木求鱼。
确有少数老师不单教育不雅观念有问题,并且其专业素养也堪忧:是不是所有教师都有读书的习惯?是不是所有老师可以称作所在学科领域的高手,因而在学科教学以外还有与本身专业相关的一技之长?比如,教数学的,不妨在课余研究一点数学“猜想”;教物理的,最好同时又是一个科技制作的能工巧匠;教政治的,能不时颁发一些经济学小论文;教语文的,可能又是诗人、散文作家或一位楚词研究者……我不是苛求每一个老师必然得有一两个“业余”的专业爱好,但卓越的专业素养,必然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一种热爱科学、不竭进取的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作用,也使教师本人对学生保持着一种源于科学、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对这样的教师来说,课堂教学不外是“小菜一碟”,哪还需要“题海战术”?
教师的教育智慧越丰富、学技能越精湛,其学生的负担自然相对越轻,这是不需要“论证”的常识。比如教师“因材施教”或“分层教学”的智慧,比如教师精选试题的眼光,比如对教材“厚书读薄”的输入(本身的大脑)以及“深入浅出”的输出(给学生的大脑),比如指导学生“举一反三”的技能……女儿小学数学成绩很差,但进入初中后遇到一位非常优秀的王姓数学教师,王教师的特点就是作业少。他经常给学生说的话就是:“做那么多题干什么?题哪里做得完?你们只需要把我安插的题做完就好了!”他安插的题少而精,我女儿的负担真的不重,但她的数学成绩却突飞猛进,她说:“进了初中王老师教数学,我的数学才有了质的飞跃!”不光是我女儿,她班的数学一直在全年级都是名列前茅。为什么王老师能够做到事半功倍?就是因为他有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就教学而言,教师越聪明,学生越轻松。这是绝对的。
05
不少人在谈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时候,往往把批评的矛头只指向学校指向教师——一些教师当然是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一个原因,这点我刚才说了,但板子决不能只打在教师身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对孩子施加的学习压力更甚于学校。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学校给学生减少了作业,反对者首先是家长,有家长甚至认为老师安插作业少了是“不负责任”的表示;教育行政部门强行规定学校不能周末补课,但许多家长却在双休日把孩子送进社会上的各种补习班,让孩子根本没有喘息的时候。畸形的育儿不雅观、期望值过高、盲目跟风攀比……是家长自觉不自觉给孩子施加过重学习压力(自然表示为过重的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把孩子的学习成绩视为成长的全部内容,因此只看分数而忽略体格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全——甚至不惜以后者的损害或丧失为代价而获取前者,认为孩子的尊严、成功与幸福,都更多地表现于考试高分和一张张竞赛获奖证书……这些糊涂的认识都是家长不竭给孩子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的“正当理由”,孩子自然越来越累。
本来,孩子的性格、禀赋乃至天资都是有不同的,可几乎每一个家长都把本身的孩子看成“神童”“天才”,都必需上北大或清华,将来成为“人上人”,不这样便是“失败者”;对本身孩子的特点没有科学的分析判断,而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着,在行动上必然层层加码:学钢琴、学国画、学书法、学舞蹈、学跆拳道……在这种情况下,作业时间被一再挤压,就算作业再少,“负担”也很重。孩子哪受得了?现在整个社会都很浮躁,许多家长都随时处在焦虑状态。为什么“焦虑”?因为看到亲戚家的孩子考上哈佛了,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夺得奥赛金牌了,看到办公室同事的孩子报了好几个特长班……于是便恐慌不已,便焦灼不安,便有一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感觉本身的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家长有了这种焦虑,必然在学习上给孩子层层加码,孩子的负担焉能不重?
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的“成长路线图”就是读名牌小学、上名牌中学、考名牌大学,而每一个门槛,都意味着比同龄人少休息多做题,少玩耍多参赛,不然将来怎么“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而这便意味着更重的学业负担。可家长总是给孩子说:“现在吃点苦,长大了就幸福了!”殊不知,孩子没有幸福的童年,哪有幸福的将来?
06
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找到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自然就有标的目的了。我们期待着高考(中考)制度更科学,我们期待着社会舆论更宽松,但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家长,我们更应该也可以从本身做起,切切实实为孩子“减负”而点点滴滴地改进我们的行为。
学校应该切实把喊了二十多年的“本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把学校墙上的那么多“为了一切孩子”“全面发展”之类的标语变成实实在在的课程内容和课堂行为。课程的设置必需由一切为了应试成绩向一切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转变,在课堂模式、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评价方面真正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孩子,让“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
学校老师应该真正有一颗理解儿童的心,或者干脆说,应该拥有孩子一般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优秀的老师,时刻都不忘记本身曾经是个孩子。我认为教师的爱心和人道主义情怀就应该表现在这里。要多从儿童的角度打量一下我们的每堂课以及安插的每一道作业题。我们能不能把更多的精力由研究教师“如何教”到琢磨学生“如何学”?能不能把“教”的过程真正变成“学”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充满兴趣地主动学习?学生有了“兴趣”并且“主动”,就算有时候作业量稍微多一些,孩子的效率提高了,负担自然会得到减轻。
其实,负担的轻与重也是因人而异的。同样完成五道题,对一些孩子来说易如反掌,而对另一孩子来说则意味着“又要熬夜了”。所以教师还要在作业安插上摒弃“一刀切”的做法,应该按照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安插难度和数量都有梯度的作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按照本身的情况有效地完成作业。对于个别特殊学习,甚至应该允许他不完成作业。教师完全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觉得太难了,实在不能完成,可以不做,第二天给老师说明一下。”这就是教师的良知,这就是教育的人性,这就是作业的温度。
07
学生家长应该把一个问题想透:对孩子来说,最重要是什么?不就是健康吗?当孩子刚刚出生,面对孩子没睁开眼睛和嫩嫩的小脸蛋,年轻的爸爸妈妈必然在心里发誓:孩子,我必然要让你一生健康和幸福——注意,“健康”在“幸福”得前面,因为没有“健康”就谈不上“幸福”!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忘记了本身的初心,而成了应试教育的助纣为虐者?
孩子成绩优,身体棒,当然最好不外,但有时候不成得兼,非要你二选一,你选什么?难道你放弃孩子的健康,而选择分数?不要老把本身的孩子想象成天才,不要老把孩子同“高考状元”比,要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承认本身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有什么不成以呢?因为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远远超出别人呢!只不外不必然是在分数上。就以考大学而论,考上名校与读普通大学的人生差距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悬殊。林森浩考上复旦不也成了杀人犯吗?马云只考上专科不同样成为人生的赢家吗?这两个人当然是极端的例子,但至少说明所谓“起跑线”上的成绩的确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至关重要。
家长的心态从容一些,孩子的负担就减轻一些。不然,孩子不顾一切考了个第一名,可身体搞差了,这个“第一名”拿来何用?
08
作为一个30多年的教育从业者,我当然希望整个国家的教育评价(包罗中考高考制度)的根本改革,这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键。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步没有到位之前,作为学校和家庭还或多或少是可以有些作为的。做总比不做好。
2018年秋天,教育部发布的一则消息在网上获得好评:自2018年9月开学起,中小学生的上学时间不得早于八点,而上课的时间则不得早于8点30。其实,早在二月份,浙江和黑龙江就已经实施推迟小学生上学时间的政策。之后,全国一些城市的一些学校也做了试点。我希望,这种对孩子充满温馨关怀的规定能够尽快在全国得到普及,而不仅仅是“试点”。想起多年来,孩子们天不见亮就出门,在北风中前往学校赶7:30甚至更早的早自习、升旗仪式,多让人心疼啊!
健康比分数更可贵,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这应该成为教师和家长乃至学生的共识。
2018年12月19日
原创作者说明:本文与2019年3月5日《光明日报》同步颁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chenfs999 发表于 2019-3-6 20:00:1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chenfs999
2019-3-6 20:00:12 看楼主
是啊!先要保证健康,做个好人。一群病包子考哈佛了,有什么用呢。种地还需要身强体壮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Zero纸飞机 发表于 2019-3-6 20:00:56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Zero纸飞机
2019-3-6 20:00:56 看楼主
问题根源在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574184166 发表于 2019-3-6 20:01:22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574184166
2019-3-6 20:01:22 看楼主
高中补课成风,早上起的比鸡早,晚上10点才到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ゞo鈊汰乿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9524 | 回复:3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