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丨纪录片《镜子》中的家庭:愤怒的孩子,迷茫的家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诶呀还中 发表于 2019-3-24 14:5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诶呀还中
2019-3-24 14:50:40 7798 0 看楼主


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不测地让本身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父母的期望

影片的第一个主人公叫家明,15岁,刚刚参加完中考准备上高中,但因为想要当背包客、流浪歌手而辍学在家。

家明的爸爸是一家企业的干部,平时工作很忙。他在采访中回忆起过去那段日子:经济条件不好,生活困难,但一直在心里告诉本身,只要本身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想把我本身这一生的人生信条教给他,就是永不放弃,永不言败。希望他这一辈子过得比我这一辈子要好。

对于家明父亲来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而儿子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是错误的。

所以从小到大,父亲都在给家明灌输这样的思想,拼命让他读书,凡是与读书无关的事情都不允许他做。

对于16岁的青年来说,已经有了独立的思想,当这些想法长期被压抑、抹杀后,家明与父亲之间的矛盾便慢慢加深了。



“他们从来就没有给我机会去做一件事,我还没说完,他们就拒绝了。”

打碎的玻璃,身上的伤疤,当压抑内心已久的情绪爆发时,爱便成为了伤害。

上个月,一位12岁的女孩从自家楼顶一跃而下结束了本身年轻的生命,而事实的本相竟是本身的考试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

父母常告诉孩子,要看得远,要有志向,但却从来没有区分过志向的种类。在他们眼里,努力学习考上一个好学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便是伟大的志向。



家明被送去学校一段时间后,机构的老师打算让父亲去参加一次“家长课堂”,可家明的父亲却以工作为借口推辞不去,他说他的工作很重要,请一天假还得扣钱。

在家长眼里,孩子不听话必然是思想出了问题,但却很少思考过自身的原因。家明的变节,只是想摆脱父亲的束缚,过本身想要的人生。

伟大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光鲜亮丽,要想通往伟大,首先得接受平凡。让每个孩子拥有选择幸福的权利,是每个家长应该学会的。



我想改变父母,用同样的方式

第二个少年是泽清,14岁,上初中二年级,辍学2个月。泽清的家庭很特殊:母亲是医务工作者,大学本科;父亲是事业单位职工,也是大学本科;而泽清的外公和外婆,都是湖北大学退休教授。

然而就是这样拥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一家人,养育出来的孩子却顽劣不胜。

“他喜欢一个人在房间玩游戏,有一次给他送饭菜,他突然就怒了,扯着我的头发把我逼到墙角,然后不竭的打我。”

然而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才发现,泽清的问题正是家庭的问题所在。

在影片开头,泽清曾说过:“我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我将用我的行动,把家人从梦中唤醒。”

据了解,泽清父母的夫妻关系不是很和睦,母亲脾气暴躁,总会引起家庭的矛盾,而父亲在说不外的时候便会动手。



冷漠、暴力,让泽清在这样的家庭中养成了极端的性格。他无能无力,所以他只有通过相同的方式来引起家人注意,让他们也成为傍不雅观者,希望能有所感悟。

但事情却并没有朝他所想的标的目的发展,父母不仅没有因此而改变,反而认为是孩子出了问题。

父母的忽视也让泽清觉得本身没有存在感,所以在3个家庭中,泽清是唯一一个愿意接受采访并自愿去学校的孩子。

因为在他看来,接受采访使他的内心得到了满足。

父母认为夫妻间的矛盾与孩子无关,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是父母之间的问题,你不消管。”

但这些冷漠最终给泽清的心理带来严重的影响。无助、害怕最终变为了学习、模仿。他想让父母“感动身受”,但却毫无作用。



摔东西、踢门、将情绪写在纸上贴满墙壁。在一张字条上他写着:隐忍才是王道。但在与本身内心的对抗中,泽清最终没能胜利。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会依赖本身的父母。当父母的关系破裂时,他们便会尽全力去挽回,即便是错误的方式。



父母与孩子间应该建立信任



最后一个孩子叫张钊,18岁,早恋。

在辅导学校老师见到他时,他正嚷着要跳楼。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威胁本身的父母。

父亲告诉老师,张钊以前挺好的,成绩也优秀,但自从早恋之后学习就一塌糊涂,不去上学。他认为,张钊辍学的原因是因为早恋。

而另一头张钊却告诉老师,本身也想上学,只是学校的教育方式让本身觉得很压抑,但父母却不能理解,认为那只是不想上学的借口。

为此,张钊决定将一切情绪发泄出来:他们越是说不能做什么,本身就偏要做。于是早恋、带手机、打架成为了张钊发泄的手段。

而父母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张钊再次威胁他们时,父亲只会说:“你让他跳吧,看他敢吗。”

变节是每个孩子的本性,但是父母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而是放之任之,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变节心理。



在“家长课堂上”,还有很多像张钊、泽清、家明这样孩子的家长,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们都表露出了两个共同点:

一是他们都很爱本身的孩子,为了孩子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家明的父亲认为,如果本身退让一步就是对孩子的未来不负责,上学对于他来说是不贰法则。

但同样,他们都很少与孩子沟通,没有一个家长能说出本身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这些问题少年就像是生活在一个黑匣子中,被父母束缚又看不见光。



在家长课堂上,心理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

“做律师要拿律师证,开车必需要有驾驶证,当老师需要教师证,但是为人父母却不需要证,我们就这么做了,并且要做一辈子。”

第一次当爸妈,谁都没有经验,以至于过多的爱最后都变成了过多的伤害。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都有一对问题父母和错误的教育方式。

当张钊将本身拍摄的上课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父母看时,很多家长都沉默了。或许他们的孩子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但相同的是作为父母,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进入到孩子的生活傍边去了解他们。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当我们重新审视当今时代家庭所面临的问题时,不该该再把矛盾归结于孩子的变节,而应回归到家庭本身。

“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这是影片想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每一个家长需要努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诶呀还中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779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