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姓故事:卖豆腐的老胡(徐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4-12 15:3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4-12 15:34:57 3721 0 看楼主


偏居邳州八路小镇,食人间烟火,寒来暑往,风和花,年年如是,静默成为生活的主题,熟悉和陌生的,人或者物,来了,走了,走了,来了,恍惚间又都是匆匆的脚步。

十年前刚到这里时候的每天清晨七点,都能听到一位老者的叫卖豆腐的声音,很准时,不早不晚,每天都是七点。白叟是掐准了时间来的,我所居住的院落,以学生和老师居多,七点,是大家起床后正在做饭吃饭的时间,来早了大家都尚未起床,来晚了院子里的人都走完了。

白叟的豆腐还可以,软硬正好,吃起来也没有别人家木渣渣的味道,经常是掀开笼布,里面还冒着热气,如果端回家就吃,根本不消再加热。白叟还专门备了一个塑料瓶子,里面是调好的辣椒酱,买豆腐送辣椒酱,这是他的标配,是消费者在超市根本享受不到的待遇。省去了普通人家的不少麻烦。

白叟在我们院落转了一圈之后就会沿着小镇周边居民比力多的村子继续溜乡叫卖,比及八点钟以后,街道赶集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的时候,他又会准时出现在最繁华的十字路口的一角,风雨无阻,阿谁街角就像他的固定摊位一样,很多在我生活的这个小镇都应该认识这样一位卖豆腐的白叟。

我相信这是很多人经历过的乡村生活,我见过骑自行车,后架上载着一筐豆腐叫卖的,也见过开着电动三轮车用电喇叭叫卖的。这位白叟不是这样,他拉着一辆平板车,平板车中间放着两竹筐豆腐,平板车两侧的栏杆上担着一块干净的木砧板,切豆腐就在这块砧板上面。白叟用的也不是电子秤,是带托盘的手提秤。

每次买他的豆腐,他都是不寒而栗地切好,放在托盘里面过秤,报了价格以后,再把豆腐放进塑料袋里,在扎紧塑料袋之前,白叟用还是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饶一点,就是从本身的豆腐筐里又多拿一小块豆腐放进买主的豆腐里面去。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卖的豆腐货真价实,秤足够。

几年前,我们小院来了一位做豆腐为生的大姐,他知道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到过我们小院——不抢人家嘴边食,既给本身留下好名声,也让我们一个大院里的人和睦相处,这是朴素的中国老百姓骨子里所蕴含的善良。



白叟曾经与我说过他最得意的年代,三四十年以前,徐洪河施工如火如荼,工地上成千上万口人等着吃饭,当时他磨的豆腐是最热销的商品,本身半夜十二点起来带领一家老小推磨,过滤,烧锅,蒸煮,一刻也不闲着,做出来的豆腐是供不该求,并且深受好评,经常是领导提前到家里定制,才能够买到他家的豆腐。他的腰就是那时候没日没夜地干活累出来的,现在都能够明显地看出来佝偻。

那是一段热火朝天的岁月,白叟回忆的时候眼里都闪着光彩。

白叟姓胡,叫胡康德,生于1934年。

我曾经在伴侣圈发过白叟在街道上卖豆腐的情景照片,引起很多人的唏嘘,感叹这么大年纪还在做这件事,真是不容易。

是的,白叟的孙子孙女都经常劝他别干了,也经常给他钱花,他也不要。他说,现在幸亏有机器帮手打磨豆浆,省去了不少苦力,要不然他还真干不了。他本身还能将就干,就挣一点是一点吧,不消伸手向孩子们要钱,他觉得挺好!

白叟以此为乐,卖了一辈子豆腐,年近九十仍未放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372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