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年破旧老房,被设计师改成了五层楼大别墅!实在羡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首义玛丽亚 发表于 2019-6-24 21:1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首义玛丽亚
2019-6-24 21:19:22 3727 2 看楼主
改造委托来自于老宅的主人,耄耋之年的冯老太太。她一共有5个子女,现在与她同住的是四儿子夫妇和孙子。逢年过节,别的几个儿女会回来短暂居住。

百年老宅







房子位于广州的老中心城区,是一整条街上的第一所房子。冯老太太在1929年从马来西亚来到广州上学,就住进了这套房子。她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这房子里度过,从结婚生子到儿孙满堂。

陡峭楼梯



这家人每天的必经之路

老房是三层结构,冯老太太每天都要在狭窄陡峭的楼梯上上下下,她甚至清楚记得这条楼梯共有23阶。

封闭式格局



第一次到现场勘查,从一楼参不雅观至天台,设计师一共打开了8道门



房子以前由两栋相对独立的楼房连接而成,彼此间没有太多连通,并且内部房间较多,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紧闭的门和间隔墙体。再加上房子形状狭长,导致屋内采光很弱。即使是白日,也常常需要打开灯源。

白蚁横行



还有一个非常困扰冯老太太一家的问题就是白蚁。设计师打开天花和老墙后,遍布的白蚁窝一览无遗。不仅仅是在木梁上发现了白蚁。在清拆表面的装饰层之后,房屋老墙内部也发现了白蚁。白蚁不仅会腐蚀家中保藏的书画、家具等。也会对房屋的基础产生影响。

家族文化与藏品



家里至今还保留着老父亲书房的完整安插



这个家存有大量父亲留下的艺术作品和各种保藏

已经过世的老父亲是这个家的主心骨。他是华南理工大学工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在工程学上颇有建树。也曾在日本、美国留学接触绘画艺术,成为了他一辈子的爱好追求。受到文理兼通、热爱专研的父亲影响,他们一家在理工科或是艺术领域都有所成就。

别的,家人们提出改造的首要需求是希望这个家能合理收纳父亲留下的大量作品与家人的众多保藏,并且可以展示以供纪念。

分割的功能布局







都在家,却只在这里相见

家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娱乐空间,老太太爱在小偏厅,四儿子呆在工作间,儿媳则在卧室上网,一天下来,一家人见面的时间只有午饭和晚餐的时候。

打破房子的“边界”

让阳光和人们都可以在这里自由穿梭

从2015年开始,这已经是设计师谢英凯第三次为普通民居进行改造。在三年的改造中,有一点是设计师一直坚持的,他希望通过设计,让这个被称作“家”的房子能有更多可能相遇、可能相聚的空间,家人们能在有意无意中相见,发生互动。

这次改造的房子,原本居住人数多,需要的独立空间多,间隔自然也多。但现在常住人口变为4人,本来的间隔却把这家人都一个个隔绝开了。视线被隔开,交流也在变少。

于是,设计师提出了“打破边界”的设想。

首先从打破房子的封闭格局入手,设计师选择拆掉原有的三堵承重墙,再依次把相连的梁体拆除,用全新的钢结构改变整屋的空间布局,搭建出“无界之居”的基本框架。



重建房屋结构

再创造集中家人主要移动线路的核心筒(楼梯+电梯),把原本分散的房子结构进行归一重置,利用核心筒连接各个功能空间。同时,电梯可把白叟的移动区域边界也打破,让即使高龄如冯老太太,也能在这个家轻松移动,感受曾经生活过的每个角落。



重核心筒集中家人的所有移动路线

此外,设计师通过加入错层设计和开放式空间设置,调整屋内视觉动线,增加更多屋内的视线交汇点,塑造家人间更为紧密的生活感。希望无论从物理空间还是心理感受,均可“无界”。

一起看看改造后的样子



外立面

# 一层 #

“吃饭在这里,写字在这里,看书在这里,健身在这里,总有一刻见到你”



(一层平面图)

原本的一层是两个房间间隔开的封闭布局,白叟走动不便,空间利用率也低。设计师选择打破这种矩阵界线,重新融合创造了一个宽敞通透的新空间。





虽然是改造成一个完全连通、开放的公共区域,但通过不同家具的陈设,设计师为这个空间有序地定义了丰富的区域功能。

进门首先看到的大长桌子,是给冯老太太一家人进行写字画画,或是乒乓球熬炼使用。这里也被称作文娱功能区。





往右侧走动是这家人的客厅、餐厅还有厨房。厨房采用中西厨混合设计,通过移动悬挂挡板,可以任意变换成封闭式的中式厨房,或开放式西厨。

再径直向前看到的是一个户外花园餐厅,这里便是户外休闲区。厨房的操作台也延伸至此。天气晴朗时,老太太不消再躲在小偏厅,可以在这里泡上一杯咖啡,看看云,看看家人,甚至不消走动就可以看到对面大门处植物蔓延的样子,视线所及之处有时便是所到之处。





别的,一楼还设置了独立的健身、会客多功能空间。设计师把原有的跑步机安设其中,有时想独自一人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的熬炼一下,也配备了相对私密的空间。



# 二、三层 #

“就算留在房间,也能随时看见彼此的生活状态”





(二层平面图、三层平面图)

冯老太太的卧室被安排在二楼电梯旁,便利其各层的移动。设计师把老太太非常爱护保重的旧家具安排专人修复,然后重新利用到新卧室里。希望她回家后依然能生活在熟悉的一桌一椅傍边。



跟了老太太几十年的衣柜和床都重新运用到了她的卧房内

站在老太太房门处可以透过窗户看见对面儿子房的书桌位置,这是设计师特意创造的视线交叉点,在保证私密的情况下,让房子的边界不再那么严密明晰,让家人们能有意无意地相见。



老太太房门处可以看到儿子房



儿子的书房可灵活变换多种使用模式,可无界可有界



三楼是小孙子的房间和备用客房。考虑到小孙子已到适婚年龄,未来组建家庭的空间需求,设计师把他的活动空间独立安排在了三楼。



三楼冯老太太孙子的房间

小孙子的房间紧连着的是独立卫生间和一间备用客房。两间房的门可以双向开合,如若以后空间需求变大,可以把两间房连通成为一间。



别的,这个家每个人的卧室都会与一个或两个中空相连,这不止是为了引入更多光照,人只要把窗帘打开,就可以看到整所房子里不同角落的场景。每个隔层之间的视线交流不受影响,但又享有必然的独立性,一家人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可以面对面谈话或是简单的挥手示意。









在保证隐私的前提下,制造更多视线交错点,打造有趣的无界之居

# 四层(天台) #

“曾经我的小宇宙只有5平米,现在是整层楼,还分户表里”

顶楼被设计成了天台花园和冯老太太四儿子的专属“小世界”。里面设置了音响聆听专区,电子产品鼓捣区和午睡休息区,把他的兴趣爱好,作息习惯全都完美安放。同时前后都设置了窗户,解决通风采光问题。





这个家

藏着你走过的路,

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前文有提到,逝去的老父亲对于这个家是非常特别的存在。他曾在国家陷入战乱时选择从海外归国抗战。明明是工学院的高材生,在岭南画派中却也找到本身的一席之地。他的许多精神在几十年来,一直影响着这个家的每个人。

“这个房子更重要是用来纪念我们的爸爸”,这也是四儿子告诉设计师的诉求。



跨越二三楼的纪念空间

于是设计师在这所房子的核心位置设计了一个专属于这个家的“纪念空间”,用以纪念这位父亲和他带给这个家庭珍贵的记忆和传承。





一家人平日可以聚在这里,用投影看看过去的家庭影像,或是一同鉴赏老父亲的画作,再跟儿孙们讲讲以前的趣事。

六十年前的苏联老钢琴也安放在此,指不定某日可再传来年轻时的悠悠琴声。



这里还设置了非常多的展示性层架,满足了家人希望存放、展示父亲藏品的心愿。同时,这家人长年生活下来的有趣珍藏,也可以在这里摆放展现。



设计单位:汤物臣肯文创意集团

设计总监:谢英凯

参与设计师:于娇 / 余江垿 / 叶剑昌 / 丁瑶涵 / 王靖 / 宋玥宸



★关注绘本家居微信公众号

回复关键字查看相关内容

简约|现代|美式|欧式|中式|日式|北欧|混搭|田园|工业风

客厅|餐厅|卧室|书房|儿童房|厨房|浴室|卫生间|玄关|阳台

吧台|卡座|门|隔断|衣帽间|榻榻米|收纳|背景墙|黑板墙|过道|楼梯|吊顶|别墅|自建房|花园|飘窗|院子

买了房不知道怎么装修?



保举一个超赞的微信订阅号:绘本家居

↓↓↓

长按二维码关注

5秒帮你算出家里装修价格, 戳原文链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粟利 发表于 2019-6-24 21:20:13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粟利
2019-6-24 21:20:13 看楼主
梦想改造家里面的?这个设计师是真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粟利 发表于 2019-6-24 21:20:47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粟利
2019-6-24 21:20:47 看楼主
这种设计如何收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首义玛丽亚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727 | 回复:2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