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火车、老矿井…这份徐州记忆,即将在这里焕发新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怜心 发表于 2019-8-7 10:0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怜心
2019-8-7 10:04:50 7574 0 看楼主
昨天上午,权台煤矿遗址创意园奠基仪式在潘安湖畔举行。



2019.8.6

展望这片灵动的煤城新景

权台煤矿遗址创意园位于原徐州权台煤矿生产区旧址,占地约230亩,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贾汪是一座“百年煤城”,具有独特的矿工文化和记忆。权台煤矿遗址创意园位于原徐州权台煤矿生产区旧址,以“用好煤资源、深挖煤文化、做透煤文章”为主旨,着力打造集工业历史景不雅观、科技博览、文创商业、运动休闲为一体的煤矿遗址创意园,建成后将成为贾汪“百年煤城”的历史见证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靓丽名片。项目整体规划结构尊重原有场地肌理,沿铁路周边划分为5个片区:

历史景不雅观区

该区主要对火车轨道两侧狭长区域进行景不雅观重塑,在建设过程中考虑行人与火车的安全不雅观赏距离,安插老月台摄影基地、休闲长廊步行空间等。



文创街坊区

该区建筑在原有肌理基础上改造而来,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分布及风貌。主要为教育培训以及亲子游乐体验,配以酒店、餐饮等商业建筑。



商业娱乐区

该区主要功能为购物餐饮和休闲娱乐,以综合购物等商业建筑、沉淀池餐厅和综合商业楼围合出内街,塑造渗透感较强的商业氛围。

科技博览区

该区是场地内的主要功能组团,集中了工业博览、演艺、影院、创意办公等多元功能性建筑。

运动休闲区

该区位于园区北侧,规划在原有绿化、池塘和场地改造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理念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建设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公园与篮球运动场等。



权台煤矿遗址创意园作为“城市修补”的典型案例,与以马庄村为代表的“乡村振兴”,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生态修复”协同发展,创新性的构建了“三位一体”发展新格局,潘安湖片区也将因创意园的建设,成为淮海经济区最具活力的旅游产业集聚区。

1958 - 2011

权台煤矿的前世今生

权台煤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徐州作为著名煤城的重要代表。



据1994版《徐州市志》记载,新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期间,徐州煤炭的开发和建设出现高潮,新建和投产的矿井很多,为徐州煤矿扩大生产规模打下了基础。设计年产量45万吨的权台煤矿,正是其中之一。



在阿谁能源结构单一的时代,煤炭就是工业的“粮食”。从1959年建成投产,到2011年停产,权台矿生产高峰期可达200万吨年产量,累计为国家贡献了5600多万吨的“黑金”,为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是一座骄傲的矿井。在她半个世纪的历史上,几乎获得过一个煤矿可能获得的所有荣誉,比如“国家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全国双十佳煤矿”“全国科技进步双十佳煤矿”……在停产前不久的2007年,权台矿还被列入全国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办理体系试点单位。



这也是一座温情的矿井。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煤矿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规模的生产,汇聚了大规模的人口。这座煤矿迎来过一批又一批矿工,来了就成了权台人;她亦送走过一批又一批矿工,走了也还是权台人。矿工和家属们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出生,在这里老去。



然而,历经52年的奋力开采,权台煤矿终于还是走到了服役的终点。她和周边一些其他矿井,也给徐州留下一个历史性问题——

采煤塌陷地,如何治理?

1078 - 2019

煤城徐州的时代之声

一座城市的底蕴,既有奋斗者的故事,也有历史的进程。

1078年,时任徐州知州的苏轼,为解决老百姓无以为炊之急,派人在徐州郊区查勘到煤炭,并留下了“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的诗句,由此开启了徐州的采煤历史。



▲徐州故黄河畔黄楼,为纪念苏轼与民众共同抗水而建。

而这份寻找煤炭的努力,并非“灵光一现”。在此之前的1077年,“彭城大水……方水之淫也,汗漫千余里,漂庐舍,败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壮者狂走,无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当时率领全城民众抗击水患的,正是刚到任徐州的苏轼。灾后重建的城市,柴米油盐样样匮乏,才会催生一位父母官探索“新能源”的动力。

1000多年过去,与煤为伴的徐州人又遇到了新的问题。经过数十年的开采,贾汪区、沛县、泉山区等地留下大小不一的采煤塌陷地,“天灰、地陷、房裂、水黑、山秃”,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很差。这份历史的欠账,要用生态修复的智慧来还。



本着“宜水则水、宜田则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徐州市启动了规模浩大的塌陷区整治修复行动。通过生态修复再造,徐州人在石头缝里‘绣’出了绿色森林,短短几年过去,当我们再次来到权台矿,看到的是一片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的景象,“贾汪蓝”已经成了百姓的骄傲,徐州也成为全国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标杆和典范。



在百姓为物资短缺而苦的时代,我们怀着喜悦的表情,开启了徐州开采煤炭的历史;

在百姓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时代,我们抱着壮士断腕的觉悟,走向“后煤炭时代”的徐州。



两个时代,两种声音,都是同一种情怀。而矗立在权台煤矿遗址上的这座创意园,正是这份传承的见证,也是这份情怀的延续。我们也相信,未来,这里也将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无线徐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怜心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757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