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聚智,共赢!首届淮海科技协同发展峰会举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C_小孩 发表于 2019-11-4 19:1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C_小孩
2019-11-4 19:17:38 8285 0 看楼主
10月31日,首届淮海科技协同发展峰会在徐州举行,淮海经济区各市科协、淮海科技奖组成单位相关负责人,徐州市市级学会及县(市)区科协、院士工作站建站单位、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等300余人参加了峰会。



去年10月,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将淮海经济区列为重点规划的三大板块之一,首次在国家层面正式明确淮海经济区10个城市的区划范围,并要求“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打造省际协同合作示范样板”。

以“区域协同·聚智共赢”为主题的本次峰会,共商区域发展大计,共谋科技协同发展良策,进一步调动和激发淮海经济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携手为区域振兴、洼地崛起、跨越发展注入强劲的科技动力。

树立“淮海大家庭”理念

10城同签框架协议

首届淮海科技协同发展峰会上,淮海经济区徐州市、淮北市、菏泽市、济宁市、临沂市、连云港市、商丘市、宿迁市、宿州市、枣庄市10个城市科协主席共同签署了淮海经济区科协资源共建共享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10市将——

    共建一流学术平台,打造多形式的淮海经济区科技协同创新峰会品牌,促进学科高质量的发展;


    共享优秀人才资源,共建人才、项目、信息、成果资源库和区域智库,促进科技专家人才互动;


    共享优质科普资源,协同开展全域科普工作,实现优质科普资源共享,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共商合作协作机制,牢固树立“淮海大家庭”理念,建立区域科协“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协商会议制度、目标计划协同机制、重大事项协调落实机制等,促进区域联盟携手共进。

学习长三角科创经验

发挥“淮海科技奖”作用

为学习参考长三角科创一体化经验,促进区域创新资源优势互联、创新能级不断跃升,峰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作了《推进长三角科创一体化,提升徐州科技创新能力》的报告。

杨桂山是我国地理环境领域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在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研究方面有很高建树。

他的报告对助力徐州确立区域科技协同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城市间优势互补融合共赢、创新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为更好地发挥“淮海科技奖”这个全国唯一的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力量奖在区域科技创新工作中的作用,峰会邀请了《中国高新科技》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中国奖励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姚昆仑作了《我国科技奖励体系及社会力量科技奖的发展》的报告。

姚昆仑是我国科技奖励研究与管理领域的专家,曾就职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姚昆仑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梳理了诸多科学巨匠的创新思路与方法,指明了科技奖励特别是社会力量奖励工作的方向。



系列活动内容丰富

会展赛同步推进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和引擎作用,徐州市科协携手淮海经济区各市科协共建科技协同发展共同体,联合徐州市人才办、淮海经济区联络处、徐州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举办以“区域协同· 聚智共赢”为主题的淮海科技协同发展系列活动(1544工程)。

淮海科技协同发展系列活动(1544工程)以展示创新亮点、打造学科联盟、形成共享资源为目标,具体内容为1个首届淮海科技协同发展峰会、院士工作站建设专场等5个专场、海智成果展等4项成果展、工业设计作品赛等4大赛事,探索会、展、赛多种形式同步推进、区域联动同频共振,为共建淮海大家庭、促进区域振兴发展增添强劲的创新动能。

在峰会前一天的淮海科学技术奖专场,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杜海鹏以《发挥社会力量奖励作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通报了第六届淮海科学技术奖在激励创新打造区域科技奖励与科技创新的高端平台,建章立制构建科学规范的区域科技奖励评审体系,合作共赢、彰显区域科协组织创新活力与力量等三个方面的进展情况。

来源:徐州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C_小孩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828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