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阳气充足,祛病延年!冬季三个小诀窍,教你补肾护阳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木易549 发表于 2020-1-27 18:5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木易549
2020-1-27 18:51:19 3109 0 看楼主





小寒、大寒,是最冷的节气,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中风者也增多。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




道医认为只有人体内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因而,阳气初生时,要小心保护,精心调养。




一、补足阳气不犯困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在冬天不少人特别容易犯困。中医认为,阳主动,阴主静,当阳气不足时,人往往容易犯困。冬天天气寒冷,自然界阳气不足,而人体与自然界之间有一个相对的平衡,人体也会出现阳气不足,也就容易犯困了。




道医认为,肾是人体储藏营养精华的主要脏器,即肾为先天之本。冬至以后,天寒地冻,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和热量来御寒,倘若肾气不足,就会出现阳气不足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在冬天人们往往睡不醒的原因。要想摆脱“瞌睡虫”诱惑,补肾是尤为重要的。




冬天是给肾补充能源的最佳时期。从冬至开始,阳气慢慢生发,这时再从肾上加把火,阳气越来越充足,人体也越来越健康。阳气充足就不会犯困了。









附:快速清醒的好办法,提神枕首法。




当犯困时,先吸气,双手从两侧往上抬,交叉在脑后;然后吐气,同时弓身低头,保持1分钟;再慢慢挺直身体吸气,再吐气,最后两手慢慢放下,全身放松,连续5次,可轻松拒绝周公的“邀请”。




当然,睡午觉也是摆脱犯困的好办法。午饭后在椅子上小憩一会,哪怕只有半小时,也能恢复精神。




但是,这些只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能暂时摆脱困倦,要想彻底告别睡不醒的冬三月,还要从补肾入手。









不妨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参加运动

如散步、跑步,运动后可令人感到神清气爽,精力充沛。但运动后大量出汗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晨练最好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时候。




2

保证睡眠

《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就是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而睡眠就是一种很好的闭藏状态。所以,保证充足睡眠,不仅可摆脱白天嗜睡,也是养肾的好方法。




二、防治感冒喝神仙粥









冬至过后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感冒的人很多。从中医的观点来看,冬天感冒大多为风寒感冒,乃风寒之邪侵入体内,肺气失宣造成的。此时该选择何种“武器”来对抗风寒感冒的袭击呢?




我们不妨每天晚上熬“神仙粥”:生姜3片,连须葱白5段,糯米50克,食醋15毫升。把糯米淘净后与生姜同放锅中煮,煮两开之后放入葱白,待熟时放入米醋,再熬一两分钟即可。粥要趁热吃,吃完后躺在床上盖好被子静卧,以免再感风寒,直至身体有汗发出。在《食物疗病常识》中是这样描述的:“神仙粥专治风寒感冒、暑湿头痛,病四时疫气流行等,初得病三日,服之即解。”









附:缓解感冒鼻塞小技巧,按摩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处)。




当感冒而鼻子堵塞时,先将两手搓热,用掌心贴脸颊,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地搓面50次左右,直至面部发热,再用两食指指尖按住迎香穴,按揉64次。




迎香穴是大肠经上穴位。道医说,肺与大肠相表里,按摩大肠经可疏通肺气,缓和鼻塞,使头脑清醒,还有预防感冒的功效。









除上述方法之外,平时我们该怎么保养才能抵御风寒感冒侵袭呢?




1

保暖

这是防风寒的重要一环,要及时添衣加被。中医说,“头为诸阳之首”,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失。所以,头部保暖很重要,出门时不妨戴帽子或围围巾,其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护住头后面的风府穴不受寒。




2

坚持锻炼

这也是抵御风寒的秘诀。中医认为,动则生阳,经常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可以很好地巩固体内阳气。可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像散步、练太极拳等,每天太阳出来之后锻炼半个小时,持之以恒,必然会轻松地赶走风寒。




三、冬季进补因人而异









“今年冬至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老祖宗留下的古训,成了不少人冬天进补的理由。不少人认为,进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物,用点壮阳的补药,如人参、鹿茸等。




要知道,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人的体质也有气、血、阴、阳之分。如果不顾人的体质而盲目进补,非但不能起到补的效果,反而会让疾病缠身。而且,任何补品都需要肠胃吸收,如果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失职,此时进补,尤其是滥用膏滋类补品,会导致脾胃更加虚弱。因为,这些膏方药性多黏腻,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的运化负担,出现腹胀等副作用,即中医所说“虚不受补”。




患有感冒、发烧、咳嗽的人,也不要再用鹿茸等温补之品。正如金代名医张子和所云:“先论攻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假如病邪侵入人体,如果先行补虚而忽视祛邪,等于关了门,将病邪留于体内,会造成病症迁延不愈。所以,当患有外感病证时不要进补,以免留邪为寇而成后患。




那么,不同的人该如何进补呢?




如果经常四肢无力,容易疲乏,常出虚汗,多为气虚。这时候不妨补点人参、党参、五味子等益气药物。这些人可多食一些温补的食物,如栗子、胡萝卜、羊肉、海参、虾米仁、韭菜、黑枣、核桃等。




血虚的人则多为面色枯黄,常有头晕眼花、心悸、失眠、乏力、耳鸣等症状。这时可用补血之品,如阿胶、桂圆肉、当归、熟地等。平时可吃点滋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鸭肉、山药等。




如果身体既无气虚,也无血虚,可以选择一些平补的食物,像猪肉、蛋类、豆腐等。




对于特殊人群要特殊对待。更年期女性可用一些滋阴养血的食物,以顺利度过更年期,百合、大豆、红枣、核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木易549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10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