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力红:从为什么中医能治好非典说开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木易549 发表于 2020-2-2 08:1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木易549
2020-2-2 08:15:02 5181 13 看楼主





医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大家应该都能够回答,是健康,是不病。这一点,中西医是一致的。






什么是健康?






《素问?平人气象论》有一个非常简洁的定义:“平人者,不病也“。

‘平人’就是不病之人,就是健康之人。




那什么样的人可谓平人呢?王冰的说法是:“如是则应天常度,脉气无不及太过,气象平调,故曰平人也。




”所以,归结起来,平人即指既没有不及,也没有太过的人。换句话说,平人就是处“和”之人,是中节之人,是尚礼之人。




是故平人者,亦和人也,亦礼人也。健康(不病)是因为人能处平、处和、尚礼。那么疾病呢?必然就是因为失平、失和、失礼。






失和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因素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确定,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体失却平和状态,出现不中节,亦即出现太过或不及。




而当人体失去平和产生疾病时,又该如何调治呢?《素问?三部九候论》说:“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无问其数,以平为期。”“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无论是什么病,SARS也好,禽流感也好,肿瘤也好,统统都是以平为期。这个期指目的。所有的病,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最终都要达到以平为期,达到平的目的。




为什么呢?因为平人不病!所以,中医治疗疾病,实际上就是解决一个怎么样从非平人迈向平人的问题。平人的状态就是既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的状态,所以要恢复平人,实际上就是落实如何去掉太过、不及。




太过、不及何以去之?通过补、泻去之。即用泻法解决太过,用补法解决不及。所以,中医的治法,千法万法,归结起来,不外这两法。泻法也叫损法,补法也叫益法。




《老子?七十七章》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有余(太过)损(泻)之,不足(不及)补之,这就是以平为期。所以,中医的治法,暗合天道,故为长久之道。




上述问题的讨论,使我们明确了失和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因素。那这个失和有具体的所指吗?这个问题就关系到中医这门学问所涉及的最基本的三个元素:天、地、人。如《素问》所言:“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所以,失和实际上就是与天、地、人失和。具体言之,与天失和是什么样的失和?与地失和是什么样的失和?与人失和又是什么样的失和呢?《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故与天失和实际就是与五气失和,与寒热温凉失和,与风寒暑湿燥火失和。与地失和就是与五昧失和,与酸苦甘辛咸失和。那么与天失和之后,怎么以平为期呢?比如说,受了寒怎么办?受了热怎么办?正确的方法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所以,寒热互治,属于天的层面失和的解决方法。




与地失和之后,怎么以平为期呢?《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专门给出了五味的补泻原则。如木系统失和而致病者,要以辛来补,以酸来泻;土系统则以甘来补,以苦来泻,等等。所以,五味互治,属于地的层面失和的解决方法。




《神农本草经》在论述每味药物时,首先提出气味,可知中药主要就是对治天地的失和。而针灸、按摩等法,亦基本限于解决天地层面的失和。




最后剩下与人失和的问题。与人失和是什么样的失和?与人失和又怎样以平为期呢?这个问题似乎难以回答。




因为《内经》对这个问题没有过多的论述,至少远远没有像天地层面讲得那么系统和丰富,就说了一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众所周知,整个中医是以《内经》为基础的,而《内经》的产生又以上古时代为依据。上古时代,生产工具落后,社会生产力很低,由此带来的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在这个时期,人与天地等自然层面的失和便成为这一时期致病的主要因素。




同时也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相对匮乏,这个时期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人们的自我改造能力反而较高,故与人失和的问题相对轻简。




所以,与人的失和是这一时期致病的次要因素。《内经》中之所以简之,略之,似缘由此也。

时至今日,历史至少向前推进了三千年,古今确实不同了。今天的高科技水平,今天的社会生产力,与三千年前相比,简直叫不可思议!怎么会有空调?怎么会有飞机?怎么会有太空飞船?




由于科技的高度发达,人类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已不知比过去高了多少万倍。所以现在这个时代,人与天地等自然层面的失和已经不像过去那么重要,已经不再是疾病的最主要因素。




然而祸福每每相依,科技是发达了,而且将继续发达下去,但是随着改造和适应外部世界能力的日益提高,自我改造能力反而越来越差。在行有不得的情况下,多是求诸于外。




这样一来,人与人失和,以及失和状态下解决能力的低下,便成为当代人致病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虽然中医的元素没有改变,但是我们发现,致病因素与《内经》时代相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昔日的主要矛盾,已经下降为次要矛盾,昔日的次要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现代科技在许多领域几乎无所不能,尤其对于解决天地层面的问题,真可谓神通广大!但科技也有其盲区,科技是人创造发明的,可是科技却很难作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用于人的情感。现在有没有这样一台机器,当人生气了,走进这台机器后,就不生气了?当恨一个人,走进这台机器后,就不恨这个人了?没有!或许永远也不可能有。




古人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说明什么呢?说明古人早已意识到了我们今天面临的局面。天地的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容易解决,或解决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人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解决。




我们与人失和了(包括与自身失和),比如我们怨恨一个人,容不容易解决?我们可能会怨恨一辈子!吃一个方子能不能解决这个怨恨?针灸能不能够解决?按摩能不能解决?




而怨恨给人体带来的伤害会有多大,我们能确切地知道吗?我想,这是当今中医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也是当今中医应该去解决的问题。






如何解决人和的问题






怎么来解决人和的问题?《内经》在这方面只是给了一些原则。后世的医家在这方面也只是墨守陈规,没有大的建树和发展。




今天,致病因素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而医学模式,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也是很多大病、难病没有办法医治,医学越发达.问题却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




如果医学发展的方向不调整,就不可能认识人和的重要,就没有办法解决因此而带来的重大问题。也可以说,人和的问题,是当今医学最大、最根本的一个盲区。




九年前,因为王元五老师的接引,我有幸接触到王凤仪先生的学问。我个人认为,风仪先生的学问对于解决上述的人和问题,无疑是一剂最当机、最对症的良药!凤仪先生所创立的“性理疗病”,即是在人和的层面上展开的。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理、法,方、药”,一应俱全。在我看来,今天的医学,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特别应该学习、实践和研究这门学问。




“性理疗病”就是当今时代契机契理的医学科学,最有可能成为我们引领世界医学潮流的因缘。




在前文,我讲了我对凤仪先生学问的基本认识。与中医的天、地、人相对应,凤仪先生于人的层面提出了性、心、身三元素。这是我们全面认识一个人所必须把握的元素,尤其在研究人和的问题方面,三者更是不可缺一。









现代科学也认为世界是由三个元素构成,即信息、能量和物质。若将此三元素与人的三元素对应,则信息对应于性,能量对应于心,物质对应于身。而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揭示了物质与能量间能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这足以告诫我们,除了注重身和物质,医学还必须注重心和能量的层面。




科学研究还进一步表明,信息波虽然不装载能量,但是却可支配宇宙可见实体(物质能量)的行为和演化,这更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论断!它足以说明,为什么强悍的身体会经不住一场怒火。




它也足以说明,为什么多年的顽症会因为良心的翻转、禀性的松动,一夜而愈。根据凤仪先生的学问,在性(信息)的层面又一分为三,即天性、禀性、习性。




由天性主宰的信息,是为良性(属阳),它将生命导向健康和福祉;由禀性主宰的信息,是为恶性(属阴),它将生命导向疾病与灾祸。依此原理来看刘有生先生的演讲集,无论是他自身的改变,还是他的讲病历程,其实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如何将禀性化除,让天性回归。(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将恶性的信息革除,代之以良性信息,从而使生命转向健康的轨道,让阳光自然播洒(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8415216 发表于 2020-2-2 08:16:17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8415216
2020-2-2 08:16:17 看楼主
刘力红,坐而论道,夸夸其谈。具体临床,百无一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whoami123 发表于 2020-2-2 08:17:35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whoami123
2020-2-2 08:17:35 看楼主
中药固本扶正!提高免疫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llkarpenter 发表于 2020-2-2 08:19:32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llkarpenter
2020-2-2 08:19:32 看楼主
该反思了,非典和现在冠状我们更应该思考,有几十年基屋医生就发现了,一组长期中医治疗,一组西医治疗,结果发现一个什么事实,那就是请平时养成求教中医的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svtoduclkk 发表于 2020-2-2 08:20:43 | 只看该作者
5#
svtoduclkk
2020-2-2 08:20:43 看楼主
这些道理,黑子们不懂,也不想要他们懂,他看他的西医,吃它的西药,身体是他自己的,别人劝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lpy126210 发表于 2020-2-2 08:22:04 | 只看该作者
6#
lpy126210
2020-2-2 08:22:04 看楼主
中医为什么一定要抱着古人的思想不放的。学习别人东西再怎么学也是模仿啊。中医为什么不能自己创新呢?古人的医术真的有那么强吗?推翻前人这才叫进步。崇拜前人的结果只会固步自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pstroexhxq 发表于 2020-2-2 08:23:46 | 只看该作者
7#
pstroexhxq
2020-2-2 08:23:46 看楼主
中医的清热解毒,扶正祛邪就啥病都能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8415216 发表于 2020-2-2 08:24:30 | 只看该作者
8#
8415216
2020-2-2 08:24:30 看楼主
这么厉害呀,敢不敢接受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测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xinghua03 发表于 2020-2-2 08:25:14 | 只看该作者
9#
xinghua03
2020-2-2 08:25:14 看楼主
中医是天赐之术,着眼的是整体,理论博大笼统,讲究辩证调和施善治。也能听懂西医的局部精细理论,并借鉴、引用。
西医是人造之术,着眼的是局部,理论精确细致,讲究灭杀消除施恶治。不能听懂中医的整体笼统理论,故排斥、攻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gdajsufqbr 发表于 2020-2-2 08:25:57 | 只看该作者
10#
gdajsufqbr
2020-2-2 08:25:57 看楼主
中医一定能够治好冠状病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木易549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5181 | 回复:13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