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从口入,酸入肝,酸伤肝,五味和五脏的关系没那么简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刘晨阳1 发表于 2020-3-3 16:0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刘晨阳1
2020-3-3 16:09:09 3487 2 看楼主
俗话说“病从口入”,我们身体大部分的问题,可能都和饮食有关。要不就是食物不卫生,要不就是饮食不节,或者其它的问题。总之一句话,饮食和食物,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是息息相关的,这一点相信大家都知道。

现代科学高度发达,对食物的研究也付出很多努力,基本将食物的组成分析的大差不离。也就是说,我们吃进去一种什么食物,基本就知道自己摄取到了哪些营养素。因此,“缺什么补什么”的意图,基本已经能轻松实现。

但即使这样,为何还有很多“缺乏营养”、或者“体子虚”的情况呢?按理说,既然知道食物的组成,用现代科学的观点,自己缺什么就多吃点某种食物就行了,为何这么做了,还是未能完全避免呢?此外,同样一种食物,为何某些人吃了起到很好的“补不足”,而某些人吃了却等于白吃,这又是为何呢?



现代科学对此的解释,也就四个字:个体差异,其余的也就语焉不详。

但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却很好解释。中医认为,每一种食物(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味禀性;同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脏腑机能、阴阳气血虚实都是不同的。因此,也就有了吃同样一种食物,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因此,食物的气味,是我们养生需要了解的一个问题点。只有尽可能掌握、了解食物的“气味”,才能结合自己的脏腑机能和阴阳气血虚实,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法。

2那么,什么是食物的“气味”呢?

中医所说的食物“气味”,不是我们现代汉语里的气味(散发出来的香臭气味),而是指“寒热凉”四性以及“酸苦甘辛咸”五味,这就是中药、食物的“四气五味”之说。

中医是如何将食物的“四气五味”和身体结合起来的呢?

这就是《黄帝内经》里说的: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也就是说,每一种“味”,都和一个脏腑相通。比如“酸入肝”,就是说酸味的食物,首先作用的脏腑就是“肝”。因此,当“肝”不好的时候,一般常用酸味的食物或者中草药,以起到“同气相求”的作用。

如果,食物的“气味”和脏腑对应关系,就是简单的“酸入肝”这个类型,那简直就太简单了。我们在知道“酸入肝”的同时,同样也知道“酸伤肝”的说法。

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悖论”:酸入肝,养肝的时候需要选用酸味的药食;但又有“酸伤肝”,那会不会在养肝的同时又“伤到肝”呢?相信大家都对此有所顾忌。

其实,“酸入肝”和“酸伤肝”这两个观点,都是正确的,两者并不矛盾。

所谓“酸入肝”,用酸养肝,是指在正常情况下,需要养肝的时候,因为“酸入肝”,故选择偏酸的食物,以起到“同气相求”的效果。举一个例子:白芍、五味子、枸杞,这几种食物,都是我们常用来养肝、柔肝缓急的食物。它们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味酸”。这就是用到“酸入肝”的理论了。

而“酸伤肝”,实际上指的是“百病起于过用”的原则。所谓的“酸伤肝”,严格来说,应该说成“过酸伤肝”。比如我们用酸味的食物养肝的时候,都是一些“微酸”之品。如果这些养肝的“酸味”,进食太多太久,养肝反而会变成“伤肝”。此时,是一种“过”,有可能是酸这个“味”太过,也有可能是“酸味”的食物太多,或者通俗点说,就是“吃撑了”的后果。

受篇幅的限制,“酸苦甘辛咸”五味,本文只对“酸伤肝”展开阐述,其它四种“味”和脏腑的关系,都与此相同,本文就不赘述了。

总之,饮食养生,食物的四气五味,是和脏腑、阴阳、气血密切相关的。唯有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气味的食物,才能起到最好的养生效果。

1、养肝的“酸味”食物

五味子、枸杞、李子,这些都是酸味的果实,适当进食,能“养肝”,吃多了却又可能“伤肝”,比如李子就是;

2、养心的“苦味”食物

比如苦瓜、莲子、柏子仁等等,都有点苦味,其实,清心也是一种养心,这一点大家需要注意;

3、养脾的“甘味”食物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饴糖、大枣。这两种食物都是很常用的养脾食物,但要是吃多了,却又腻胃伤脾。

4、养肺的“辛味”食物

比如生姜,发散风寒,宣肺理气,但如果吃“过”了,辛温的姜容易伤津生燥;

5、养肾的“咸味”食物

很多养肾的药食,炮制时大多有“盐制”,比如杜仲、补骨脂;单咸味伤肾大家都是很清楚的了。比如高血压,就和吃盐过多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5118 发表于 2020-3-3 16:10:11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5118
2020-3-3 16:10:11 看楼主
好,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vikey169 发表于 2020-3-3 16:11:43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vikey169
2020-3-3 16:11:43 看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刘晨阳1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487 | 回复:2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