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条作为个人或集体借款的凭据性物件,有着其特定的规范格式,在时间、借还款双方、还款方式及明细等信息上都需要一个清晰明确的描述,不然就会失去其权威性与真实性。 如果有一天,一位衣衫单薄破旧的老农拿着一张泛黄的欠条向政府索要还款,欠条上的金额是惊人的1100万,却没有明确的还款日期,你会有如何的第一反应?拙劣的骗局,又或是经久的误会?其实并不然,出人意料的是,这是一张货真价实的巨额欠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这张1100万的欠条,探索其背后的故事。 ![]()
一、老农索要巨额欠款,专家询问其父姓名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名为郭建英的山西老农突然前往政府,拿出来一张微微泛黄的手写欠条,向政府工作人员索要欠款。起初,工作人员并不以为意,认为只是一桩莫名其妙的乌龙事件,毕竟这张欠条的信息实在令人不敢相信,连基本的还款时间信息都不具备,年代久远,金额却达到了1100万之高,实在是难以追溯其真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