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陶行知:“洋博士”立志办乡村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云里雾里 发表于 2020-6-12 19:1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云里雾里
2020-6-12 19:16:57 4175 0 看楼主
陶行知:“洋博士”立志办乡村教育

作者:沂水老癫



名人简介: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原名文濬,又名知行,后改行知。徽州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毛泽东高度评价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郭沫若评价为“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



老癫讲:

各位同仁,青少年朋友们,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故事。

陶行知祖籍浙江绍兴,1891年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陶行知自幼聪明好学,6岁入蒙馆启蒙,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陶行知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怕影响老师讲课和其他同学学习,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古代有“程门立雪”的故事,陶行知学习古人而超过古人,从小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天资聪颖+刻苦勤奋,“学霸”就是这样炼成的!陶行知14岁考入歙县教会所办的崇一学堂,18岁考取南京金陵大学,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后经选拔赴美国留学,先获伊利诺伊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大教育家约翰·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1917年,为了祖国的需要,毅然中断学业,回国进行教育改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套用今天网上流行的热词来说,陶行知就是“最美逆行者”,他一个留洋美国的“海归”学者,按理说回国后只要处好上层关系,不是高官厚禄、前呼后拥,就是大学校长、社会名流,前途不可限量。可是他“不往上走”,而是“往下走”,选择了一条到劳苦大众中去办乡村教育的不同寻常的道路。

1927年,已经身为国内著名教授、担任东南大学教务长的陶行知,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谢绝国民政府高官厚禄的邀请,放弃优厚舒适的待遇,脱去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来到南京北郊的晓庄,创办乡村师范教育。这为什么呢?

陶行知从小就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他一生秉持少年时代的宏大志向,“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诚如他自己所说的:“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去晓庄前,立志要“筹措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同志,开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所乡村”。

陶行知是思想上的巨人,也是行动上的巨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博爱存心,和光映面,不惑不忧,不惧不恋”是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诗,也是他自己一生的写照。陶行知在国难当头的大时代,赤手空拳针对当时中国的各种社会问题,临危不惧,迎难而上,见招拆招,打开了教育的新局面。

一是开设多种教育科目,如女子教育、平民教育、科学教育、乡村教育、社会教育、国难教育、职业教育、民主教育等;二是亲自创办学校,如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育才学校、社会大学,还在桂林开展过岩洞教育等;三是创新教育方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即知即传”,提倡“科学下嫁运动”,创办自然科学园等,都是极为接地气的教育方法;四是创建师资培育的新模式,让团队中优秀的人才能够承担社会教育的中坚力量,提出了“小先生”制、艺友制等教育制度;五是促进了教育界与社会各阶层的互动与融合,参与组织中华教育改进社、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民众教育研究会等;六是借助媒体传播教育理念,筹建与创办了多种教育杂志,如《生活教育》《新教育评论》《乡教丛讯》等;七是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目的而编订各种教材。

陶行知是一位既有言教、更有身教的人民教育家,他律已甚严,以身作则。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而陶行知则“每天四问”,即每天要反躬自问身体、学问、工作和道德上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他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人求真”,学生的职责就是“学做真人”。他认为道德是做真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就越会为非作歹,祸国殃民。他曾大声疾呼,要全体师生“建筑人格长城”。

这里讲一个他廉洁自律的故事:陶行知创建育才学校时,带头外出募捐,并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来的钱涓滴归公,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人不得借故挪用分文。他的上衣缝有两只口袋,一只袋公款,一只袋私款。有一次他到远处去募捐,走访了好多地方,募捐了不少现款,袋里装得满满的。在归途搭车时,忽然发现放私款的那只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当时就有一个坚决的想法,决不那用公家一分钱,尽管一天奔波下来,既疲惫不堪,又饥肠辘辘,但仍坚持从十里外步行回校。

“千丈之堤,溃于蝼蚁”。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陶行知就是这样“以教人者教己”,要求别人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

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故事很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也很多。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是“四块糖”的故事,他采取的是激励赏识的教育方法。我这里讲另外一个小故事:一次,一位朋友的老婆来看陶行知,说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她非常生气,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陶行知听了,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接着,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修表店去看师傅修表。他们看着师傅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着他一个个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花费一个多小时,花了一元六角钱修理费。陶行知深有感触地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

所以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这正是体现了他的生活教育思想,要做到知行合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长年奋斗在教育第一线,夜以继日的拼命工作导致陶行知的身体状况每日俱下,1946年7月25日,这位当世孔子因突发脑溢血,永远地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教育热土。

老师们、同学们,没有完成不了的工作,只有做不好工作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知识,只有不会学的学生。我们要学习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

(2020年6月10日于淘金书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云里雾里 当前离线
初级会员

查看:417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