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 5 种汗,是身体在报警!现在知道还不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86516321 发表于 2020-6-29 13:0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86516321
2020-6-29 13:06:31 3743 0 看楼主
此时人的阳气蒸腾在表,出汗能让体内的湿气随着汗液排出,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适当出汗还能起到散热、调节体温的作用,可以疏通毛孔、滋润皮肤。

然而,微微出汗才是养生,大汗淋漓则是「耗生」!中医医书里有说「大汗亡阳」,大量出汗会耗气伤阴,导致自身体液的过度消耗,体内阴阳平衡被打破,对身体肯定不好!

看看你流的是哪种汗

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比如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情况下,人体容易出汗,但出汗的量一般不会太多,大多为一时性的。




正常的汗出,有调和营卫的作用,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但是,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发生改变,很可能是体虚的表现或者是某些疾病的一种提示,一定要引起重视。

异常出汗提示健康问题:

01

一动不动也流汗——气虚自汗

白天出汗比别人多,稍微运动就大汗淋漓,甚至坐着不动都会出汗。体质较虚、大病初愈或者肥胖的人多见,主要是气虚导致的。

汗出怕风,气虚的人易患感冒,常感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

02

常常睡觉出大汗——阴虚盗汗

晚上睡觉的时候出汗,轻者入睡后稍有汗湿,重者每晚衣被尽湿,醒后汗停,这种在中医里叫作盗汗,主要是阴虚火旺导致的。

经常盗汗的人,常伴有手脚心热、两颊潮红、口咽干燥、容易心烦失眠等问题。

03

半身汗、奇怪汗——警惕糖尿病

上半身有汗,下半身无汗,或在进食数秒后,忽然出汗,同时伴有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要警惕糖尿病

04

胸闷汗、出冷汗——提防心脏出事

心脏出现问题时,由于体循环淤血,会导致周围血液回流受阻,毛细血管压力增高,液体渗出,如果出汗特别是出冷汗的同时,还存在胸闷、胸前区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前兆

05

全身汗、持续汗——当心甲状腺疾病

经常出现莫名的燥热,随后全身出汗且持续出汗,这样的情况,可能显示你的新陈代谢处于异常旺盛状态下,或许是甲状腺给你发出异常的「信号」

如何改善多汗的问题

糖尿病、心脏病、甲状腺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多汗,要及时就医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气虚导致的自汗,以及阴虚导致的盗汗,可有针对性地进行饮食、艾灸调理。

01

改善自汗:多补气

自汗多为气虚不固,建议多食用山药、扁豆、栗子、核桃仁等补中益气的食物,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以补益机体,改善气虚症状。

在选穴上,推荐艾灸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

气海穴是大名鼎鼎的「补气穴」,前人有云:「气海一穴暖全身」,意在强调气海穴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之功。




(气海穴)

关元穴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是统摄元气之所,灸之能培元固本、补气益精




(关元穴)

俗话说「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艾灸足三里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是补益气血的要穴。




(足三里穴)

02

改善盗汗:要滋阴

盗汗的主要原因是阴虚内热,阴阳不调。平时饮食可以多吃些有滋阴功效的食材,如枸杞、沙参、玉竹、麦冬、莲子、百合、银耳等。

出现阴虚盗汗的人,可以通过艾灸阴郄穴、后溪穴、三阴交穴来改善症状。

阴郄穴是调理盗汗的特效穴,《百症赋》曰:「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阴郄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而汗为心之液,阴郄配后溪,有清虚热、敛阴液之效。




(阴郄穴)

三阴交为脾经、肝经、肾经的交会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艾灸三阴交穴相当于对这三条阴经都做了调节,能促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三阴交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86516321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74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