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治病看“六气”,特别强调因地因人制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86516321 发表于 2020-10-14 12:4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86516321
2020-10-14 12:43:20 3007 0 看楼主





01


但凡人体致病,总是因为外邪的侵袭或者内伤致病;外邪就包括了“六淫”,六淫就是自然界的“风,寒,暑,燥,湿,热”有所偏颇造成的,因此我们中医治病就要去除这些致病的因素;而中医讲究未病先防,那么我们养生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外界的自然变化,尽量让这些不要侵害到我们。


六淫”致偏可以致病。历史上久旱、久雨、大热、奇寒年份六淫致偏更是达到了极致,这就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原因(外因)所在。


中医治病还特别强调因地因人制宜。


因为一地环境条件(主要也是气象条件)经常作用于人体,人体也不断产生反应和适应。一部分人体质好些注意养生,适应了。另一部分人体内则产生了虚症等潜在的疾病。例如寒冷的北方,人阳虚质和呈寒象者居多;南方因气候较热,人体质多阴虚。








02


元代朱丹溪和明代张景岳均为历史上的名医,都是浙江人。但因朱丹溪在义乌行医,所治都是南方人,发现“江南地土卑弱,湿热相火为病者最多”,因此提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观点和治疗原则。而张景岳因一直在北方行医,根据北方人阳虚体质多,病多寒象的事实,提出了“阳常不足,阴本无余”的不同论点。近来的调查也证实了北方人多脏寒,体质多阳虚;南方人多热病,体质多明虚的结论。


此外,由于南北方人体质不同,因此即使患同样疾病,治疗用药亦应不同。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过,“凡用药,皆随土地所宜。江南岭表,其地暑湿,其人皮肤薄脆,腠理开琉,用药轻省;关中河北,大地干燥,其人皮肤坚硬,膜理闭塞,用药重复”。以外感风寒为例,江南一般麻黄一钱就可出汗散热,所以南方医书上有“麻黄不过一钱”之说;而到黄河以北麻黄要用到三钱,东北甚至还要更多,始能发汗退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86516321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00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