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神器”,每个人都要学一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低调点 发表于 2020-11-3 12:4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低调点
2020-11-3 12:41:23 2813 0 看楼主
10月28日,据央视《新闻1+1》报道,北京轨道交通车站已正式配备“救命神器”AED,如无意外,2022年底将在北京地铁站车站实现全覆盖。




图源:微博

AED又一次成为“主角”,登上热搜。这次出现,它不是以猝死事件的发生为前提,而是以“呼吁普及”亮相。

对于AED,可能很多人都一知半解,甚至是一头雾水,完全不清楚它的存在。

先做一个小调查:

每当发生猝死事件,AED就会被提起。那它到底有什么用?

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它可以帮助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以电击的形式除颤。

由于便捷携带,非专业医护人员也可使用,因此AED还被称为“傻瓜电击器”。








简单来说,AED就是救命的“神器”,一旦在公共场合发生心源性猝死,我们可以用它对患者进行抢救,增加救活率

在现实生活中,知道AED的人仍然很少,更别说正确使用它。普及AED的背后,反映的正是——人们的急救意识匮乏。

01

AED在国内陷入“僵局”



从“艺人高以翔在录制综艺节目时意外猝死”到“初中生体育课猝死”,频发的猝死事件加快了AED在国内的普及步伐。

可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不止一点点。无论是在AED的数量上,还是意识上,国内的普及率仍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




从数量上来说,在日、美的城市密集场所,平均每10万人就配备200~300台AED,而国内AED的人均配置远远不足,平均每10万人仅有几台。

而且AED还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配置了却没人会用,甚至不敢用

日本某档节目专门做了一档关于AED的随机街头采访,结果令人吃惊,街上的受访者几乎都知道AED用于急救,并且部分受访者能正确说出它的名称,还知道具体的使用方法。




反观,新快报也曾在国内做过相关的街头采访调查,但得出的结果是25人中仅有3人知道,而且这3人中没有人接受过AED急救培训。

不过,这都是暂时的。

今年,北京、南京、广州等城市加大了配置AED的力度,如广州在北京路、正佳广场等人流密集地增加了8台AED的配置。




至少随着AED在北广上深等大城市“落户”,并加大投入数量,不断加深人们对AED的熟知程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ED会出现在大街小巷,将“摆设”变成“用品”。




02

AED:你会用吗?敢用吗?



7月31日,徐州火车站第四候车室发生了惊魂一幕。




一名48岁女性乘客突发心脏骤停,晕倒在地。随即,工作人员疏散周围乘客,并拨打120急救,同时,一名就读于南京医科大学的女大学生小孙立即上前救助。






图源:网络





小孙使用候车室配备的AED对其进行了4次脉冲电击,最终该女性乘客恢复心跳,转危为安。



这并不是AED的首次救人案例,早在深圳、合肥等地就出现过它的身影。

生死之间,一线相隔。值得推广AED,是因为它能为患者争取“黄金4分钟”的抢救时间,且急救成功率高。

有研究显示,一旦患者发生心跳骤停,在1~2分钟内对其进行电击,急救的成功率可高达90%;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便递减7%~10%。




? AED急救“四步曲”



AED有不同的型号,但基本操作差别不大,机器上一般会有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第一步:开机




打开电源,出现语言提示操作;

第二步:贴片




取出电极片,根据提示,将电极片贴到患者胸部的皮肤上;




电极插头插入亮灯处的插座上;

第三步:除颤




AED会自动分析患者是否需要除颤,根据语音提示,直接按下除颤的按钮;

注意:AED分析与除颤过程中,施救者要离开患者身体,避免接触患者。

第四步:胸外按压




除颤完成后,拿掉贴片,尽快对患者进行5个周期的胸外按压。




? 黄金4分钟,快速寻找AED

下面两种方法比较快捷,供大家参考。

方法一:微信搜索框,输入“AED导航”或“救命地图”,即弹出相关小程序,可进行附近AED的查询;





方法二:直接在手机地图(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上搜索“AED”,即可查询到附近的AED配置情况。







? 法律:AED救人,无需担责



大家不敢使用AED,主要是担心在救人的过程中,万一出现意外,造成患者损伤或死亡,需要承担责任。

其实,目前已经存在了一条“好人法”,从法律的层面保证施救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大家不需要担心担责的问题。

03

面对猝死,关键是提高急救意识



不要以为,猝死离我们很遥远,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高达55万人发生心跳骤停、呼吸停止的心源性猝死。

其中,有近70%~80%发生在家庭、社区、公共场所等医院以外的区域。

令人唏嘘的是,院外心跳骤停的急救成功率尚未达到1%。




如果普通人对AED、CPR(即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都不熟悉,那就只能眼巴巴地等着医护人员到场,很可能耽误了救人的时间。

AED和CPR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办法,每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去学习各种急救知识!




? 心肺复苏法

发生猝死或心梗,第一时间先拨打120,AED与心肺复苏法相互配合使用,可以增加患者的救活率。



















图源:人民日报





? 海姆利克急救法

吃东西噎住可能会导致气道梗阻,这是仅次于心脏骤停的危险情况。家中有孩子和老人的,更要注意。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在拨打急救电话后,首先实行海姆利克急救法,注意成人和婴幼儿的急救方法不同




图源:人民日报

学会急救方法,才有机会将身边的人从死神里拉回来,不要再坐以待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低调点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281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