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根|王以太:凤凰之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美不胜收 发表于 2020-12-4 10:4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美不胜收
2020-12-4 10:45:19 7162 0 看楼主

凤凰之歌


王以太




天亮了,雨还在滴滴答答地下,初冬的风带着潮气,显得有点阴凉,我纠结了:”今天还能去吗?约好的事又不好改!”犹豫间,我的二孩子王雷来了,他昨天听我说今天要去王窝老家办事,就辞掉朋友的邀约,一早便把车子开了过来,这是上周六早上尴尬的一幕。

原来上个月首次寻根来到了睢宁县风凰山下的王窝子村,拜谒了王氏祠堂,瞻仰了三世祖守元公的灵寝和墓碑……老家人炽热的亲情,让我久久不忘;凤凰山美丽的风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也加入了《三槐堂·太原王》的微信群。回来后情不自禁地写了点感想的文字,作为答卷发到了网上,群里自然也看到了,不料时刻关心家族事务的广才老又给我出了一道题: 在简要介绍了凤凰山的美丽传说后,希望我能综合整理一下,这可是王氏堂公一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啊!对此我没有丝毫理由推辞,更不敢心存怯意,便贸然答应下来。时过不久,广才老联略发起七修家谱,并微信通知我周日参加修谱会议。为进一步厘清历史传说,我想借此机会亲眼看一看关于凤凰山美丽神话的地点、依据、环境,意在得到第一感受,取得第一手素材,再给灵魂来个强烈冲击,也许对撰写文稿是有裨益的。做过教师的广才老心有灵犀,体察到我的用意,于是体贴地说:“那你甘脆头天周六来吧,我也有时间陪你转转,不然周日开家谱会我就没有时间了。”太好了!他能在百忙中设法挤出时间陪我,我喜不自胜,急切地期待着周六的到来。

好事从来多磨,周六的天气却不尽人意: 头天晚上,很少报准的邳州台预报有小雨我还不信,这次却被它抨巧了,真是沮丧。没办法,我拨通了广才老的电话,询问那边情况,老人家说要去看的地方都是好路,车子可开到跟前。我兴奋了,立即带上一捆我去年出版的新书《乡事春秋》,作为送给堂公后裔各支族人的礼物,冲破风雨,再次踏上了令人心动的回家路。




也许是双休日,天气又不好,没有堵车,一路畅通来到了凤凰山下,广才老、计涛弟正站在冷风微雨中等我,脸上洋溢着亲切的微笑,不须介绍,稍作寒喧后,我们两车便向我心仪已久的凤凰山开去,很快转入山道,全是沙石路面,没有想象中的泥泞,虽有的地方坑坑洼洼,也挡不住滚滚车轮,左拐右转,终于在一处山脚下停了下来,说来也奇,此刻忽然风停雨止,顿时心情大好,但见道旁枯草离离,林边落叶遍地,近处高台上有一块不太高但却引人注目的碑刻,趋前一看,原来是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上有“睢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中间大书《凤凰山岩洞》几个誉印体大字,下面则是”睢宁县人民政府建”一行小字,具体的建碑时间已涂画得看不清晰,这就是著名的凤凰山岩洞所在地了。往上一看,果见一洞悬立半山之腰,竖直、呈长方?圆型,像一个敝开的大门,黑洞洞的十分神秘,洞门上方呈半圆状,右侧削岩峭壁,由于开山取石,洞门左侧显得凌乱无状,整个岩洞失去了它的原貌,小半个山也都劈成为一个硕大的大片石塘,据说原岩洞纵深宽大、还有宝藏呢!站在一旁的广才老介绍说:”原来不是这样的,岩洞很深,我小时候钻进去过,湿漉漉的,曲折不平,上头有悬挂的小白石条,下面是突起的一根根小石条,攥在手中滑溜溜的,像冬天屋檐上的冰凌,又凉又滑的圆长条很好看,当时不懂,都被人砸掉拿出来玩了。”他说的这些东西应该就是珍贵的石笋和钟乳石,几千几万年才能形成,现在想来令人惋惜,多宝贵的财宝啊!我们的先人也真有眼光和福气,选择在这里安居乐业,掉到福窝里了!难怪后来人丁兴旺呢。

正遐想间,计涛弟笑嘻嘻地跑了过来,高兴地说,那边山也能上去,X X 的车才过来。喜出望外,我们立即上车,向山里开去,山上的路更高低不平,到处都是开采过的小石塘,青青的石壁、澄澄的黄土、瑟瑟的枯草、空空的山野,没有行人,一片冷清落寂,计涛却热情地告诉我:”亏得政府后来制止了开采,不然早把山开完了。他曾在大队当过支书,也到公社干过环保,后来还来这山上做过矿山管理工作呢,所以对这里很熟悉。他忽然指着远处一个地方说:“这边就是金蛤蟆窝的地方,那边是金牛窟所在地。”呵!还有这么多动人的地方,我一下又兴奋起来,可惜景点已不复存在,但他仍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 金蛤蟆窝原是一泓清泉,清清碧水底部隐隐现出大小不等的鹅卵石,在阳光的映照下,似一群金色的蛤蟆,还下了一窝金蛤蟆蛋,甚至有人还听到金蛤蟆哇哇地叫呢,现在只有雨季才有水,没有了长年的碧波荡漾了。

计涛弟说的眉飞色舞,我听的津津有味;广才老也来了兴趣,向左前方指道:“那边远方就是“金牛窟”,窄窄的洞口,有一道道青石折褶层,活像老牛出洞口时,牛头上扬,牛脖子里形成的一道道褶子,层层迭起,活灵活现,只是现在看不到了,金牛也在隆隆的开山砲中吓跑了,何时再来?有学问的广才老幽了一默: “待到青山绿水至、明年春暖花开时”。这话不错,有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召唤,还怕金牛金马不来吗?还愁金蛤蟆不来下金蛤蟆蛋吗?

生于斯、长于斯的广才老十分热爱家乡的山水,珍惜凤凰山上的一草一木,在做教师的时候,常带学生到山上游览踏青,欣赏美丽风景,向他们讲述凤凰山的传奇,鼓励学生回去撰写锦秀文章,让凤凰山的故事一代代流传下去,永志不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仙就是金凤凰、金牛窟、金蛤蟆窝;同时这里还有金凤凰“两不落”的戏说呢,若对照现在的村庄名的谐音,确实有那么回事。传说很早以前,一只凤凰从西北莲花山飞来,一路寻望,欲找一块可意的棲栖之地,过羊角湖、过羊鼻子,飞越牛蹄山、来到一座山前,刚想落地蹲下休息一会,但细看却山秃水枯,眼界高远的金凤就纵身展翅飞走了,飞到西边一处,看景色依然如此,又飞走了,于是这两块曾想蹲下休息而又飞走的地方就是现在的东古墩(不蹲)、西古墩(不蹲),当凤凰再向前飞了一阵,忽见前面山上,吉星高照、祥云缭绕,山前古水长流,旁有青龙伴卧,一片祥和景象,喜不自胜,立即收拢双翅,落在了青龙山旁的一座大山之上,从此便在这里安家不走了,这便是凤凰山的由来。后来王氏堂公后裔中的一支族人,见此处山水秀丽、天地祥和,便迁居扎根此地,渐成村庄,这便是王氏家谱序言中所云”青龙山之阳、凤凰山之右”—— 现在的王窝子村。

下得山来,车子缓行到一户人家的门前停下,”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几排丛树簇拥着一家独立小院,空气清新,环境优雅。广才老告诉我:”这就是联中校长云之的家,你叫他三叔”。推开紧闭的大门,一个小院,三间堂屋,三叔身有小恙,行动不便,一人端坐沙发里,看到来人意欲站起来,被我们扶助重又坐了回去,看上去三叔气色满好,思路清晰、神态安然,说话语速很快,他是个有文化学问的人,向我讲述了许多新鲜的活题,从六修族谱说到三槐堂历史,让我开了眼界,特别是讲到北王庄即邳州八义集镇王庄村的历史源头,使我第一次知道了王庄村的来龙去脉,这也是我早想探讨却苦于无处着手,总是无功而返的原因,今天却”得来全不废力气,”我如获至宝,终于弄清了王庄村的由来……

大约清代中后期,已从黄山连桥迁至凤凰山王窝子的堂公后裔,考虑到迁移前在北房亭河畔还有数百亩田地,耕种不便,又不想白白丢掉,既然舍不得人走地弃,为两全齐美,便从族群各房头里各抽出一部分人搬到房亭河畔,负责耕种管理那里的土地,抽去的人就临时住在房亭河南涯不远的地方,随着人口的繁衍生息和吴、马、陈、孙等少数异性的迁入,就成了现在的王庄村,现在村里的王姓也分为长二三房,和王窝子村的长二三房相对应,这就说明王庄是从王窝搬来的有力证据,就是常说的南家和北家,现在人们还在传说着南北两家相互往来的许多佳话呢,大家共同的观点是:被此从没有几房几房的生分,都是一样的亲切相处和热情看待。




愉快的交谈总是时间过得太快,不觉已到中午,分别时,再次挽拒三叔的起送,三婶却在南厢厨房走了出来,热情地要留午饭,厨房里还飘出阵阵羊肉的清香,说话间她还热情地说:”我娘家就是王庄那边的黄山山前李家,我叫李素莲,和上次来的景照还是同学呢。小时在娘家常听老人说:”李家住在王家门,就是说我们姓李的住在了王家搬走后的地方(过去叫连桥)”。看看,这又是一段”王家自连桥搬至王窝”的佐证,简直就是活化石了,多贵重啊!走出院门,天上仍阴云密布,我怕再下雨,便想趁现在天不下抓紧赶回去,别再麻烦大家,不料计涛弟和广才老怎么也不同意,说早安排好了,谁家也不去,就在临时村部用餐,明天的家谱会也在哪里开,你也可先去看看。

听说新村部已经盖好,马上就要搬迁了,现在的临时村部是一处旧宅,即村内东西路南侧的几间平房,门前挂有王沃村的党政牌子,”沃”字显然被现代化了,据说是与一次官方统计行文有关,误将“窝”白成了“沃”,以后再未修正,乍看上去”沃”字显得有点陌生,不过在我们的心里还是那个熟悉而亲切的”窝”字。

走进屋里,外两间摆放几排连椅,显然是平时开会议事用的,有一门可通后面小院;里面两间靠墙摆放几张办公桌,中间是个大台面,摆满许多材料纸张,村支书态永正忙着,一边和我打招呼,一面忙着收拾,说是刚下班,别人才走,他和会计(也是本家)专门留下来,一起坐坐吃顿饭,熟悉熟悉。他18世晚我一辈,显得年轻干练,已做了20多年支书了,不简单!我顺手拿了几份材料看,许多都是准备明天开会用的,如广才老的关于七修家谱的讲话稿等,均是才打印出来的,准备明天到会者人手一份,态永说还没打够,下午才能完成,看来他们为修家谱事,做了充分的准备,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我又转回外间,打量一下明天开会的会场,除了几排连椅,进门靠北墙边又增摆了一溜长木凳,会场不大也不小,够用了,想象着明天七修家谱的历史性会议,由不得心中一阵激动,同时也默默祝愿明天会议成功,修谱顺利!金凤凰越飞越高。

免责声明:本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公众传播,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美不胜收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716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