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日记(1975.8.16—19):战斗、变质(徐景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成圣 发表于 2020-12-25 18:1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成圣
2020-12-25 18:11:33 7310 1 看楼主


1975年8月十六日
上次那一天放假是在战斗中度过的。给组里写决心书,补记日记,忙碌了大半天。这次放假的几天中,只花了一个半天去看同学,其余的就是看书、写诗了,竟写了十多张信纸。
时间确是宝贵的,在前几天的农村劳动中,我确实体会到了这一点。下放之前,考虑好如何读书学习,而且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可是,农村生活的紧张大出我之所料,早晨5点至7点,上午9点至11点30分,下午3点半至6点干活,其中空隙就是做饭吃饭,剩余时间了了无几。今后,如再劳累过度,再参加一些队里的活动,哪里还有时间学习呢?要抓紧学习,挤时间学习,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学习。从假期过完开始,一定要有计划地选读马列、毛著,并学一些农业技术知识,狠狠钻研一番。要把札记簿再拾起来,不间断地朝理想的大厦努力攀登。


1975年8月17日

中午12点收听江苏台农村节目,听了三篇关于教育知识青年的文章,很有感触。其中一篇讲一个李妈妈如何关怀知青如父母的故事。有一次,几个无锡下放的女知青收工回来后,李妈妈去看她们,发现她们都睡在床上,满脸不高兴。她掀开锅盖一看,锅里米是米,水是水,锅底塞满了草。李妈妈见此光景,赶紧回去找来自己的爱人,炒菜做饭,并手把手教她们。以后李妈妈总是饭前饭后来探望。最后,还在知青家里住了下来。知青有病时更是照顾得胜过父母……这情形我们前几日也经历过。当我们自己烧不着火时,热情、爽朗的财经会计兼放水员学吉就跑来给我们烧,还端来菜给我们吃,买不到灯泡和灯头,就自己借来灯泡灯头和电线给我们安上……
另一条经验,就是大队的贫协专抓知青工作,组织知青三天小组学习,十天大组学习,一星期队里学,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在教育中使用,在使用中教育,并合理分工。
这次回去后,一定把小组工作抓好,订好切实可行的学习措施,并要照顾好组里的同志,一切事情都要走在前头。
1975年8月18日


今天本打算回队去,看看防汛的情况,但因没找到车子,误了时间,未去成。
上午开始给K老师写信,写了一半,就难以写下去了,说什么好呢?
1975年8月19日


在家里的这几天,简直无聊极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下午睡了一大觉。
上午寄走了给X、R的信,这位当兵的自从探亲后,心就不安了,被内地舒服的生活和恋爱所吸引。我在信上说:“……你觉得部队的生活现在对你还合适吗?其实,在哪儿干都一样,我到农村后也看出那儿的条件样样都不如城市,正像你所说的边疆不如内地一样。但是,正因为那儿艰苦,那儿有需要改造的地方,我们青年人,才应当心安理得地到那儿去,好好干一番。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不行的,不能脚踏两只船。我现在就很喜欢农村,喜欢它的繁忙的劳动,喜欢它的紧张的富有战斗节奏的生活,而我更喜欢那勤劳、俭朴、诚实的农民。你呢?——也一定喜欢那生龙活虎般的战士和那紧张愉快的军营生活吧?”——他确实变了,开始讲究吃穿了,从买尼龙袜选择色泽到买泡沫鞋……等一些生活细节上,便可察觉出来。人,变质往往就是由此开始的。
切不要讲究吃穿,年轻人越朴素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修电路 发表于 2020-12-25 18:12:06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修电路
2020-12-25 18:12:06 看楼主
处处透着那个时代的气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一定能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成圣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7310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