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位一线教师的心声:教育即修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百年树人 发表于 2021-7-13 11:5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百年树人
2021-7-13 11:56:06 2821 0 看楼主
“守着一个叫学校的庭院,一守就是一生。”

2016

+

教育即修行

文/蔡世国

原创|原文刊于《今日教育》2016年7/8期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世上最幸运的事情之一,就是所从事的工作恰恰是自己的爱好。但很少有人这么幸运,我就是稀里糊涂地成了一名教师。

对这份工作,我从情感上大致经历了随遇而安、挣扎、乐在其中三个阶段。

刚工作时,真的如一些样板作文里说的那样:“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自己热血沸腾。”在老家一所坐落在半山腰的学校,我用单纯的热情,燃烧青春,度过了很多人看来是多么傻,自己却感觉很幸福的九年。工资虽少得可怜,但孩子们纯真朴实,人际关系简单和睦,安居乐业、安贫乐教是当时真实的写照。

后来调入县城,高中工作的紧张、人际关系的疏离、买房买车的压力,让我突然对这份工作没了热情,几番挣扎无果之后,只能认命。

一方面,内心对工作是抗拒的;另一方面,面对学生,自己又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工作真的成了鸡肋。好在,真正优秀的人总能突破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善良的本性与勤奋终会结出甜蜜的果实。

因为喜欢阅读,书中很多励志格言,对我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其中两句对我启发很大,一句是“斑驳的树荫下,有人看到阴影,有人看到阳光”;另一句是“路不通时,选择拐弯”。来自书本的智慧让我及时调整心态——不能遂意的时候,暂且随意吧。

慢慢地,伴随着自己的付出,我从学生的成长中,从他们高考成功的喜悦中,感受到了他们的赞许与感谢,品尝到了职业的幸福。精神的愉悦,抵消了所有的累与怨。相比于物质,精神的愉悦无疑是更高层次的享受。

因为相信“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我给自己定下两条基本原则:决不打骂学生,决不放弃任何学生;因为相信“优秀是一种习惯”、相信“教师优雅学生才优雅”“美德即智慧”,我在工作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希望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渐渐地我学会了享受工作,与教育到了相看两不厌的佳境。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骄傲的呢?寒冷的凌晨,怕影响家人,摸黑起床,第一个坐在教室里,看学生们陆续到齐;放弃心爱的篮球赛直播,陪学生在教室自习;因为腿疼,教室又在五楼,为了减少上下楼的次数,就在办公室里吃点饼干之类的当早餐……这些,做得那么自然,那么心甘情愿。

曾经有学生问我:“老师,你是不是很担心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呀?”我当时不置可否。确实,当自己苦口婆心被当作耳旁风的时候,当自己的任劳任怨被无视的时候,自己是恼火、委屈的。现在,我可以很自信地说:如果回报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比回报更有价值的是工作本身或者说追求本身。就比如一个作者,相比于写出一篇好文章时的喜悦之情,稿费算什么呢?

明代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教育能塑造人格、培养能力,从修身出发,齐家,治国,其意义更加深远。在此意义上来说,教师,是实实在在的修行者。

守着一个叫学校的庭院,一守就是一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自己人生的目标,是不是最适合自己的生活。但我现在的内心,宁静而充实,因为我总能调节生活的重心,找到人生的支点,不拘形式,我一直走在朝圣的路上。

原创|原文刊于《今日教育》2016年7/8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百年树人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282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