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村故事」推磨 | 作者 刘家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罗天光 发表于 2022-2-18 18:0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罗天光
2022-2-18 18:02:53 9869 1 看楼主




认识"磨"字挺早的,还没上学就跟它打交道了。上学时刚学的几个字也很难记牢,可磨字即使迷着眼睛也能写出来,就是倒过来也能认得。这是因为打从记事时起,我就跟它开始打交道了,而且还伴随我度过一年又一年的春夏秋冬。
现在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也没什么活儿啦。常吃的主食煎饼也不要自家做,街上随便买。可知道乡下六、七十年代的人,是怎么熬过来的吆,那真是一部辛酸史——谜语,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里边两根木子树,常年长在石头上。打一字,现在的年轻人虽然能猜出来,却大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磨盘,是那时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加工粮食的工具。磨摊煎饼的糊糊,磨蒸窝窝头的面粉等,得靠人力去推功石磨。磨盘相交的一面也不是平滑的,上面得凿出一道道沟槽,推起来可费劲了,两个大人推几圈就累得慌,只能动员全家老少齐上阵。还不满十岁我也得扠上磨棍去推。两片石盘,每片大都在八十公分左右,厚三十公分上下。推起来嗞嚓嗞嚓地响,当年就流传着一首儿歌:一二三四五,绕着磨盘走。累得好想睡,转得晕了头……
那时每一户人家所吃的食物,都是各家自己加工做出来的,一次加工磨出所做成的干粮最多两天就吃完了,就得从头再去磨上加工糊或粉。生产队分得小麦、玉米又很少,偶尔磨点细粮招待亲朋吃一顿面条,再留点年关时包一顿饺子吃。我记得文革开始刚上学时,也不过八、九岁吧,就已经开始三天两头在磨道上转圈儿啦。因为白天大人们还要上工,口粮是按工分分配的,少一天工也就少一天口粮,是养不活一家人的。鸡还没叫,就被爹娘叫起来推磨,正在梦乡里那是不情愿起床的。特别是农忙季节,更得很早被喊起来推磨,眼睛很难睁开,困得不能再困了,也得起来转磨道圈儿,即使推着磨,走着走着就能沉沉地睡去……哪时才多大呀,推几回也就罢了,而是经常在磨道上转圈儿,七十岁左右这一代少年人是最苦的。费功夫磨出一早上的糊,摊出煎饼两天就吃完了。就得在头天晚上,把山芋洗干净钻成花生大小的丁块备用。推磨是苦力活,磨盘之间阻力又太大,又不是平滑的,两面都有沟槽。推几圈大人就用小勺孑搯点山芋丁或杂粮什么的倒进磨眼里。十多斤磨料也得推二个多小时才能推完。几圈放一小勺磨料,现在用计算器算一下,能推多少圈儿?那可是相当大的工程量,现在想一想就觉得好累。如今不要说孩子们都在福窝中,就是二三十岁左右的青壮年,也都是幸福地到了家……
在乡下人家,只要仔细搜寻,老旧的石磨各家也大都能见着。在墙角门口垫上软布当座椅,或当花盆支架,抑或故且当古董立在那儿——俨然成了农村一道美丽的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我的信仰是民主 发表于 2022-2-18 18:04:16 | 只看该作者
老物件,少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罗天光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9869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