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漂带娃老男人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 作者 周建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绑琴 发表于 2022-5-14 14:1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绑琴
2022-5-14 14:16:23 2927 0 看楼主




君可见,扎堆聚群的老男人,总离不开买菜做饭涮锅碗、洗衣拖地搞卫生这家长里短、家庭主妇的话题?
嘿,你可不要少见多怪,现在的城市乡村这已经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了,特别是在城市,城市越大越多越普遍。本人,就是其中暂住京城一分子。
为帮独生女儿解除后顾之忧,更为自己追寻天伦之乐,五年前弃家来京,妻负责带宝宝,我负责买菜做饭干内务,从此开起家庭妇男之旅。
来京后才发现,像我这样的老男人还真的不少,出门上下楼梯,市场来回路上,晨练广场里外,总是碰头磕面的,一来二去,从点头问好到抱团唠嗑,这帮来自五湖四海的老男人俨然故人旧友,无话不谈。而家务之事那更是三句话不离,开口必说。说谈的是那么自然,那么不经意,无人觉得不适,没谁感到羞齿,更多的是乐此不疲。
某日闲暇无事,突然想起,这种现象如果是在过去的日子,那真是不可思议的呵!
记得知青下放的时候,生产队有个哥们,因割完草背着回家时,镰刀不小心把鼻子割了一下留了个疤,弟兄们就给他起个绰号叫俩鼻。其实俩鼻哥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应该是典型的帅哥,而且为人谦和,温文尔雅,吃苦耐劳,精明能干,理所当然也娶了个漂亮的媳妇。俩鼻哥对媳妇那是知冷知热,痛爱有加,常常帮媳妇挑水做饭洗衣裳,端水盛饭抱孩子,为此,村里的老少爷们没少耻笑他,左邻右舍,前村后店都广传他给媳妇洗裤衩的糗事,给俩鼻哥和他媳妇形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就好像他们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似的。
我们的家庭在这方面倒好的多,父母虽然都是在农村基层工作,但父亲从小就教导我们兄弟,自己衣服自己洗,炒菜做饭都要学。记得文革停课在家,父亲见我们无所事事,便让我们和姥姥学习炒菜做饭,我还煞有其事拿个作业本,跟炒菜的姥姥后面现场记录。因提笔忘字,很多字不会写,开始还以符号代替,后来干脆把写字本和铅笔都丢进灶堂做了柴火。不过虽炒菜因姥姥怕浪费怕糟蹋,不放手让我们学着做,但揉馒头、擀面条,包饺子、烙单饼都还做的有模有样。说实话,父亲在这方面也只是重言教而忽视身带的,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也是没炒过菜做过饭的,衣服也大都是妈妈、姥姥给洗。可话又说回来,对此大家都觉得这是很正常不过了。
那年仲春,我当兵第一次探家,很想帮妈妈多做点家务,看大盆里泡了不少衣服,便自告奋勇要提到东边小河里去洗淘。可歇班回家的大嫂怎么也不让我做,大嫂的理由是:“哪有男汉洗衣服的,别让人笑话了!”我知道大嫂并不是太封建,只是对我的关心,不舍得让我干活而已,但大嫂终究还是搬出了这样的理由,而且冠冕堂皇的让你没办法再坚持。
其实,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女同志能做的事,男同志一样可以做好。我的几个兄长都炒得一手好菜,过去父母在的时候,每年节假日大家庭聚会,都是哥哥们掌勺,我充其量给打打下手。现在女儿这边,我是伙食主管,买、洗、做、涮一条龙全包。开始时常常是手忙脚乱也不能按时吃饭,菜炒的更是咸淡无常,无色无味。但在女儿的鼓励和妻的指导下渐渐做的得心应手,常常莫名奇妙获得口头表扬,我知道,那些都是他们的领导艺术而已。
爱虚荣、好面子是男人的通病,特别是老男人,虽然关起门来在家什么都干,但出了门绝口不提。云南来的毛校长,文质彬彬,白白净净,言谈轻声细雨,行来如柳拂风,但问起家务之事,那是一个斩钉截铁:“咱是在家吃饭,出来锻炼,别的什么都不管!”大男子气概十足。初来乍到时,咱也是闭口不谈家务事,云天雾海说形势,恐怕被人小瞧了,可大家混熟后,也就无所顾忌,无话不啦了。当然,交流厨艺那是必不可少的话题,对此,我也是受益匪浅。
内蒙来京带外孙女的丁拳师,对市场肉质了如指掌:“首航超市的猪肉最好,苏尼特牛羊肉专供店卖的牛肉最真,自由市场的肉价最低,但我从来不会去买!”门头沟来给女儿看孩子的老王对烹饪最有研究:“炒西兰花不能放酱油抽油,炒花菜放点黑木耳,这样好看好吃又营养;酱牛肉冷水抄热水煮,盐宁大勿小,这样肉香易食老少皆宜。”因老王是老北京,我还专门请教他北京炸酱面的制作:“炸酱面关键是炸酱,猪肉选材最好用带肥肉的梅花肉,肥肉实在,切丁后先炒炼肥肉丁,葱姜蒜和瘦肉丁一起放,尽量炒的老一点,大酱要多用点水稀释,不然会贴锅,最好现做现吃,不要做太多。”老王还说等我一个人在家时他可以去家里教我,我感谢老王的热心,但终究没好意思麻烦他。还有至今不知名姓的同单元来自湖南带孙子的邻居老男,专门和我交流了西红柿炒蛋的技艺:“先炒蛋后炒柿子,炒柿子放点糖和抽油,好吃好看还提鲜!”通过老男人们的无私互传互授,我自觉厨艺也大有长进,常常暗自骄傲,特别是做的几个拿手菜,看到女儿外孙女他们吃的津津有味,幸福感油然从心底飘出。
花甲已过、岁近古稀尚能发挥余热,且未成儿女负担,自觉很宽慰,亦很满足。但同是夕阳落辉的旧朋老友、经历一是的同龄老男却过的更加丰富滋润。远在上海带孙子的程君时不时地在微信群里发一些生活视频,不是参与社区文艺汇演,就是参加帆船比赛获奖,不仅把家庭伙食搞的有声有色,而且融入并带领当地老年活动做的红红火火,让我看的好生羡慕!家乡著名文人、《读破金瓶梅》作者大洲老师携夫人来京带外孙,外孙女带的优秀可人,文学造诣也日新月异,不仅笔耕不辍、新作频频,而且弄潮网络,文果颇丰,去年被全国老年网上大学聘为讲师,所教授的《红楼梦》欣赏课程更被老年朋友所推崇,真真让人崇敬不已!
是啊,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人生终将落幕,老男人怎可以仅满足于锅碗瓢盆、家长里短,何不把当下的生命活的更多丰富精彩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绑琴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292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