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军歌伴我走天涯——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晚景入寒窗
2022-7-29 08:32:42 8475 0 看楼主
军歌伴我走天涯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

董忠全/文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人民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不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把那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我虽然脱下军装,离开军营已经36年了,但这高亢嘹亮、令人振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却时常在我耳边响起,在我心中吟唱。特别是每当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的时候,唱起这首歌,心里总是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每当唱起这首军歌,24年的军旅生活的画面就会浮现在我的脑际,令我心旷神怡,激动不已。


光荣参军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海峡两岸阴云密布,局势紧张。正在读中学的我,毅然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报名参军。接兵部队首长征求我的意见,“你愿意当兵吗?”我立刻回答:“我愿意!我大哥是志愿军,三哥是空军,我也要到部队锻炼,为国家出力!”“好!”看着身着军装、英俊潇洒的接兵人员高兴而又坚定的表态,我的心里悠然升起了一道曙光,即将实现我“参军的梦想”。父母亲都支持我当兵:“去吧,孩子!参军光荣,好好听部队首长的话。”慈祥的父母殷殷的嘱托、期望的眼神,给了我坚定的信心和无穷的力量。岔河中学校长张俊年先生专门为我召开了“全校欢送入伍大会”,勉励我“好学上进,当个好战士”,令我感动不已。岔河公社岔河大队为我组织了隆重的欢送仪式,送我一套牙具,寄于厚望。当时未满18岁的我,胸前佩戴着红花,面对夹道欢送的人群,激动得热泪盈眶。留恋家乡、参军喜悦、无比自豪的泪,流上脸庞,流入心田。在一片锣鼓声中,慈祥的父亲站在村头路口河埝上,频频招手,目送我踏上征途,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
走进军营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我“穿上军装”,显得十分精神;我“扛起了枪”,更加潇洒豪放。我们新兵在泰山脚下,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学会了《我是一个兵》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增添了无穷的力量。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在我的人生座标上,树立一个“光辉的榜样”; 在鲜红的“八一”军旗下,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在悠扬的军歌旋律中,我严格要求和锻炼自己,实现了老百姓到军人“形”和“质”的转变。1964年夏,部队在内蒙古大青山下执行5204军事专用线的国防施工任务,连首长总爱到我们班谈话了解情况,说是要选一名优秀的战士到连部当文书,你看那“认真”的程度真像地方“相亲”一样,从“长相”到“素质”都要一一“过关”。让我惊喜的是经过层层筛选结果选中了默默无闻的我,担负起连队文件收发、战士档案和连部人员管理的职责任务。从此,我与文书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于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和加强连队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火线入党
军歌嘹亮,产生巨大力量,激励我追求进步。根据国防任务和国家建设的需要,我们部队在太行山区、拒马河畔、塞北坝上担负京原线(北京至原平)、沙通线(河北沙城至内蒙古通辽)等国防工程建设任务。部队指战员不畏艰难,沐雨栉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环境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我们一路唱着《军歌》,坚定信心,汲取力量,创造了“速度”与“质量”的奇迹。连首长十分关心我的成长和进步,派我到班排锻炼,并送给我一本鲜红封面的《党章》,叮嘱我好好学习,鼓励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个优秀战士。我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和锻炼自己,吃苦在前,任劳任怨,积极奋战,攻坚克难,取得了显著成绩,被评为“五好战士”,受到嘉奖。经过递交申请、组织考察、实际考验、入党宣誓程序,1965年11月1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刚满20岁。当我举手宣誓时,顿感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仿佛把自己全部交给了党,交给了祖国和人民。实现了人生路上第一次思想境界的升华。
熔炉锤炼
嘹亮的《军歌》集中了我军的宗旨、任务、精神、意志和力量。铿锵有力,振奋人心,激励我坚守信念,奋勇向前,积极向上。解放军是所“大学校”,部队是个“大熔炉”,火红的军旅生活,使我经受了严格的训练、艰苦的磨练、性格的锤炼、心灵的冶炼,政治更坚定,精神更振奋,作风更严谨,意志更坚强、品格更顽强。1967年,提干后不到一年,我所在的机械连被评为团先进单位,我作为先进代表参加团表彰会。期间,正值团机关选拔优秀干部,我同时被司令部、政治处看中,还是老资格军务股长刘振东捷足先登,要我到司令部任参谋,负责兵员调配、部队管理、纪律作风和安全工作,因成绩优异而荣立三等功。1977年,在师司令部选拔优秀人才过程中,我又被调到师司令部机关任军务参谋。我通过组织部队深入贯彻内务、纪律、队列“三大条令”,深入团营连调查研究,总结推广了“加强部队全面管理,加快推进正规化建设”典型经验。同时,以高度责任心、使命感,负责执笔编写了师司令部《军史》、《战史》,为首长决策参考、提升正规化建设水平,提供了可靠依据。火红的军旗在军营上空飘扬,嘹亮的军歌在绿色军营唱响。根据国家战略的调整和军队改革的需要,1982年春,军委下达命令,我师机关和直属队调入沈阳军区,组建新的由步、炮、坦组成的守备师,开始了崭新的标准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历程。作为师司令部军务科长,我也进入了新战略、新编制、新任务、新要求的历练过程。1984年夏,师长杨春林率领我们司政后机关的作战、军务、干部、运输科长等“四员大将”到某团试点,强化政治、军事正规化训练,提升了部队军政素质和管理水平,并积累了一系列成熟的经验。在师团机关任职期间,因重任在肩,军务繁忙,一心扑在工作上,在母亲病重时我未能回家看望,父亲病故时我未能见上一面,内心十分愧疚,泪水直往心里流。但想到“忠孝(忠于国家、孝敬父母)难以两全”,能为军队建设出力流汗作贡献,我也无怨无悔。
军歌嘹亮
红旗飘飘,军歌嘹亮。军旅生活24年,军歌伴我走天涯。24年弹指一挥间,我不懈地奋斗,不停地唱歌。为“我是一个兵”而无比自豪;充满自信的脸上洋溢着“打靶归来”的喜悦;唱起“党啊,亲爱的妈妈”,更加热爱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满怀深情地歌颂“我的祖国”,更加热爱蒸蒸日上,走向富强的祖国;“我爱祖国的蓝天”、“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表达军人的炽热情怀;“我们走在大路上”,“红星照我去战斗”,展示军人的自信和豪迈;在静悄悄的“军港之夜”,“军中绿花”灿然绽放;哨所旁的“小白杨”茁壮成长,保卫边疆;“映山红”张开笑脸,听“驼铃”声声,满怀深情地“怀念战友”;远在家乡慈祥的“父亲”、“母亲”正“牵挂”着“儿行千里”;“当兵那一天”成为美好的回忆,“十送红军”的鱼水深情,令人感动;我用一首《赞歌》,歌颂祖国,呈现“我的中国心”。特别是每当我唱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深深地被威武雄壮的旋律,气势磅礴的画面,波澜壮阔的场景所深深打动,震撼人心,令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军歌是绿色的旋律、豪迈的宣言、战士的心声、军队的灵魂。唱着嘹亮的军歌,我实现了“从学生到军人”的转变、“从战士到党员”的升华、“从普通士兵到团职军官”的进步。军歌声声,在我心中唱起,在绿色军营响起,荡漾在的祖国的锦绣河山。军歌声声,伴随着我从泰山脚下到塞北坝上,从巍巍太行山到淘淘拒马河,从东北霍林河到华南珠江口,从运河两岸到大江南北,从绿色军营到家乡邳州,留下了我平凡而丰富的经历,坚定而清晰的脚印,美好而多彩的记忆。军歌伴我走天涯,情深深,意浓浓。尽情抒发我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扛军旗、唱军歌、作贡献的壮志豪情!

作者简介:董忠全,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馆员职称,高级政工师。江苏省邳州市岔河镇岔河村人,1945年8月8日生,就读于岔河小学、中学。1962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文书、司务长、指导员,团司令部参谋、沈阳军区师司令部科长(团职、处级),1986年12月转业邳州。历任徐塘乡党委副书记、档案局局长、书记,2005年退休。曾荣获江苏省“先进老龄工作者”,徐州市“优秀人民评议员”、“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邳州市“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五好家庭”、“孝亲敬老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现为世界汉诗协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徐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诗词协会会员、市摄影协会会员、老年摄影协会会员、《邳州老年大学报》主编。爱党、爱国、爱邳州、爱家乡。爱好文学和摄影,出版诗文集《七色花》一部,获中国作家银奖,参与主编《中共邳县党史大事记》。在各级报刊、新闻媒体发表消息、论文、诗歌、散文和摄影作品数百篇(幅),其中有散文诗和摄影作品8次载于刊物卷首、封面或封底。多次参加各级各类赛事获奖。

乡村 | 文化   邳州图话   文学 | 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晚景入寒窗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847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