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邳州下了几场大雨,城区主要道路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各个路段排水通畅,路面无明显积水,行人、车辆通行正常。而在几个月前,由于雨水管径设计不合理或老化等原因,城区道路积水还是邳州市民的一件“烦心事”。有的路段积水最深的地方足有30厘米,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严重不便。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年初,邳州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票决出了城区积水整治、医疗救助工程等2022年度十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邳州市人大常委会将民生实事督办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探索打造“1+2+3”跟踪监督新模式,用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根针”巧穿民生实事“多条线”,助力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一督到底,打造“全链条”监督机制
邳州市委印发《关于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意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邳州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办法》,并根据代表票决结果的具体情况,每年度针对性制定跟踪督办方案,明确项目的主要内容、实施年限、牵头和配合单位、政府包挂领导、人大督办领导及督办委室,详细分解任务清单、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
市人大常委会各委室组织人大代表在办理各环节“贴身”跟进,重点围绕“把控时序、监控资金、严控质量”三个维度开展监督,及时搜集项目办理的“淤堵点”并动态评估反馈,形成了项目设置可票决、进展可监督、结果可评议、成效可检验的良性运行机制。围绕城区积水整治项目推进,市人大常委会督办工委先后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工委委员及相关专业小组跟踪督办,推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加快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应急工程(二期)进度,为汛期排水防涝提供了坚实保障。
双联双争,代表“全方位”发挥作用
项目办得好不好,代表参与不可少。今年以来,邳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四级人大代表中开展了以“市人大常委会密切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争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三问’公仆,争做有定力、有血性、有本领、有品行‘四有’典型”为主题的“双联双争”活动,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不断优化、扎实开展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根据活动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固定联系不少于10名四级人大代表,每人每周至少到包挂镇街(片区)走访1次,定期开展“主任接待日”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各专门委员会与常委会工作机构组成人员固定联系不少于10名市、镇人大代表,各级人大代表固定联系不少于10名选民和群众,并常态化开展走访活动。通过对常委会密切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作出明确量化要求,代表履职更有活力,助力民生实事项目办理更有动力。
以“医疗救助工程”为例,四级人大代表进村入户走访调研,先后形成相关调研报告多篇,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低保、残疾、特困、建档立卡等困难群体实施医疗救助献计献策。1-6月份,邳州全市累计对医疗救助对象实施救助13.9万人次,支出救助资金4240万元。
三问于民,群众“全过程”参与监督
为实现“群众想什么”与“政府干什么”的精准对接,邳州市人大常委会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贯穿民生实事项目办理全程,着力实现“助发展、惠民生、促和谐”。
问需于民听民声。线下通过开门接待、视察调研、走访座谈、代表小组活动等方式,深入精准了解和反映群众对民生实事项目办理情况的呼声期盼;线上推广代表“一人一码”,实现群众意见建议“码上提”、人大代表“码上答”、承办单位“马上办”,使每一项民生实事项目都能真正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问计于民汇民智。组织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全程参与项目征集、视察座谈、协调推进会、代表议政会、满意度测评等各个环节,用群众智慧给出落实民生实事项目的“良方妙计”,确保形成完整的工作闭环,环环有责任,环环有说法,环环有民意。
问效于民解民忧。民生实事项目办理能不能得一百分,最终得由老百姓说了算。根据《邳州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办法》,在每年人代会上,全体代表将对上一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办理质量和进度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开。对“不满意”的项目,将要求政府限期整改,整改结果报市人大常委会,并由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再次进行满意度测评。组成人员半数以上不满意的,市人大常委会可组织市人大代表约见相关项目负责人,或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强化监督,确保每一项民生实事都能画上圆满的句号。 陈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