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簸箕——正在消失的农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晚景入寒窗
2022-9-13 08:57:59 11545 0 看楼主
簸箕
文/枫声

因为不种植粮食作物,在官湖、铁富、邹庄、港上等一些镇的很多村,簸箕,这种以前家家户户必有的农具,现在已很少见到——没有了存储粮食的褶子和各种大大小小的瓷缸、水泥缸,窗明几净、铺着地板砖的别墅式民居里,早没了簸箕的容身之地。

簸箕是极耐用的农具,只要不经常放在雨水里淋泡,一个簸箕用个十年八年没有个毁。

家家户户种粮食的年代里,没有脱粒机,没有扬场机,打下来的粮食在光着脊背的汉子们用木锨顺着风扬过之后、进入褶子或粮缸之前,用簸箕簸一簸,捡拾出砂砾和小土块,是妇女们必做的一件事。

家家户户烙煎饼的年代里,泡粮食推磨或打糊子之前,那些要下水的玉米、高粱、山芋干、小麦等,还要在簸箕里簸一簸,仔细地过一遍——第一遍疏漏的石子砂砾小土块固然要捡,那些霉了干瘪了的粮食也要簸下来——石子砂砾不仅毁磨,即使磨碎了,烙在煎饼里也碜牙齿;霉了的粮食,即使在鏊子上炕熟了,吃进肚子里终究对身体不好,这点道理,不识字的婶子大娘们都知道。

簸箕不仅仅可以用来簸东西,临时找不到戳箕子的时候,要往袋子里装粮食,它也是很趁手的工具——粮食扒满一簸箕,端起来,对准袋口,一只手放低让簸箕倾侧,那满簸箕的粮食也顺顺当当滑落进袋子里。

簸箕也可以用来晒东西。农闲的时候,家里腌制的萝卜干、萝卜豆准备晒干以备冬天之吃的时候,摊在簸箕里端到石磨上晾晒,是农家里最常见的风景。摊在簸箕里晾晒有诸多方便——一是便于装包,顺着簸箕口一边,轻轻颠一颠,那些盐豆、萝卜条就乖乖进了包;二是下急雨的时候不要手忙脚乱地胡噜了,几个健步冲进院子,端起来就跑进了屋。

生活贫瘠、玩具短缺的年代里,簸箕还是小小孩喜欢的玩具。簸箕是不择地而居的,主人把它放在哪里,它就在哪里静静呆着,听着这家人的声响,看着这家人的悲喜。冬天里,闲下来的簸箕如果不被当做煎饼筐使用的话,它常常被靠在门后墙边,或放在槐木桌边的地上。女人们聚在一起一边做针线活一边东家长西家短说闲话的时候,家里的小孩子或邻家的小孩子常会推着簸箕玩,玩累了,可能就蜷在簸箕里睡着了。

簸箕多是柳编,为让它更耐用,三边口常以竹条加固。前几天铁富逢集,正碰上卢二哥在给他进来的簸箕加竹条。邳北这一片,簸箕早没人做了,卢二哥的簸箕都是从山东临沂购进的。为让它更耐用和更适合邳北这片人的使用习惯,卢二哥对每一个簸箕都要进行精心的加固。篓子、筛子、芦苇席、罩篓......卢二哥的摊子上摆满几十年前的回忆。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从前几块钱的簸箕现在的卖价是120元。120元的卖价你可能会觉得不便宜,但想想一只簸箕的制作过程,想想一根根柳条的绕指经历,再看看一根根竹条与簸箕融合的艰难,你也许就不觉得价格高了。

关于簸箕,你有没有相关的记忆?

乡村 | 文化   邳州图话   文学 | 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晚景入寒窗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1154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