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躬行践履,是一个人有所作为,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 | 作者 周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好吧小嘿 发表于 2022-11-13 19:4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好吧小嘿
2022-11-13 19:48:26 14940 0 看楼主


明代哲学家王廷相在论述当时学者的空谈、唯心等弊病时,指出其根源是“皆不于实践处用功”。王廷相所说的“实践”,在今天来理解,主要指个人的观察、学习、体验等活动,虽然与当代的实践含意有些差别,但他强调个人的实践活动,在治学中的重要性,还是难能可贵的。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道德修养,“躬行践履”,就是为此提出的主张之一。躬行践履,意即亲自实行、亲自去做,体现了重视实践,深入实践的精神。
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工作经历)密切相联。一个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即在对别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各种关系中,才能认识到自己的的行为哪些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同样,克服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实现。因此,“躬行践履”无疑是人们进行道德修养的重要方式。
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民族漫长的社会生活中,躬行践履的好作风、好故事都有体现。
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记述了他深入实地考察,揭开石钟山得名之谜的故事,苏轼躬行践履之举,被后世一直传为佳话。
躬行践履,是一个人有所作为,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李冰父子如果不是沿岷江两岸实地考察,弄清水情和地势等情况,就不能带领当地人民建成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毕升如果不是长期从事印刷劳动,并反翻试验、摸索,就不能发明活字印刷术。司马迁如果不是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访贤搜史,了解遗闻轶事,就写不出《史记》。白居易如果不亲自和百姓接触,熟悉人民的生活,就写不出《卖炭翁》等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
中华文明的创建,中华文明的高度发展,是与中国人民重视实践,深入实践的优良传统分不开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实践论》,至今还在我们心中以至世界人民心中熠熠生辉,更加证明他老人家躬行践履的过人之处。先贤们躬行践履的好作风、好口碑,今天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本文作者 周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好吧小嘿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1494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