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荣耀与磨难——张元栋创办邳州电大纪实之五:惊世骇俗 | 作者 不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海洋摄影 发表于 2023-2-12 20:4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海洋摄影
2023-2-12 20:44:09 8693 0 看楼主


张元栋复职后的开场白是:“热爱电大,关心电大,为电大办实事。”他不仅在会上传达这个校训,还在大门上悬匾,向社会上张扬这个校训。这个校训是张元栋受四年折腾的内心总结,也是对电大事业的忠贞追求。
接着,张元栋在职工会上宣布了他的电大发展蓝图,即浓缩为七个字,“一主二从三放开”,解释权在张元栋的心里。他解释说:”一主,即以大专招生为主的办学目标;二从,即中专和职中作为办学的附设;三放开,即向社会上所有的专业技术培训放开”。这种办学模式,既是开放教育的浓缩,也是对“有教无类”实施的普及办法,是电大起死回生的警世骇俗之言。
学校按照这个蓝图成立了招生办公室和培训部,集全校力量向社会展开全面招生。教师们欢欣踊跃,招生工作首战告捷。大专层次既有普通班,又有成人班; 中专层次的招四个班; 培训招四个班。在校生有十多个班,1000余名学生。教职工拍手称快,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学生多,教室不够用,教师工作量加大,校长忙于调度。还大胆的推行了星期六改为休息日。
张元栋为了减少调度,大胆的提出建教学综合楼设想。
教师们既高兴,也有的提出质疑。更有甚者使用激将法。有一位老师在众人面前提出:“张校长能建成教学楼,咱们凑钱给校长塑一个铜像”。众人鼓掌。
张元栋从掌声中听出弦外激将之音,学校经济困难,建教学楼只是梦想,或者是空中楼阁。是校长给老师画饼充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已。
张元栋为了落实他的梦想,向市委、市政府写申请建教学楼报告,市委书记向财政局查询电大资金状况。财政局告知,电大没有余款,只能够维持发工资的。市委书记得知情况后转告市政府,电大教学楼的报告不能批准。
市长打电话通知张元栋,政府不同意电大建教学楼。张元栋回答说:“不用政府的钱”。市长说:“不用政府的钱也不同意建”。
政府担心空手套白狼?张元栋猜透政府的心态,向分管教育的衡副市长反复强调,不用政府拨款,不给政府插尾巴。衡副市长被缠急了,要张元栋立下军令状,并说明,只能私下建。不能说政府同意,张元栋获得了衡副市长私下允诺,立刻去徐州市设计院请设计师绘就图纸。衡副市长冒着雨亲自用步丈量土地。接着,建筑施工队开进了校园。
一位老年教师走进施工队,问施工队做什么的?工人师傅说,“建教学楼”。那位老师又说:“你们问一问学校有钱吗?”
施工队的工人们告诉施工队队长,施工队长找到会计室,查询学校有钱吗,会计说,账上有5万元,留着发工资的。施工队长听说后,把施工队和建筑工具全部撤走。教师们的冷嘲热讽顿起。
张元栋耳濡目染,不寒而栗。解铃还须系铃人。张元栋去请施工队施工。队长说,你给俺说个死念话,理下字据,我好向工人们说清楚。无奈之下,张元栋立下数百万元的字据,交给施工队长,施工队再次开进校园。
奠基仪式是中国重大建筑的传统。张元栋经过磨难,冒着风险,认为奠基仪式有必要。他去市委、市政府及四套班子办公室,邀请领导参加奠基仪式,给学校留下纪念。可是第二天,师生们整整齐齐,手握铁锹,等待领导们的莅临,从八点钟等到十点钟,无一领导参加。张元栋只好请宣传部副部长张士伦到工地解围、讲话。在鞭炮声中,张士伦和张元栋破土动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海洋摄影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869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