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往事 | 夏夜打麦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晚景入寒窗
2023-2-17 09:40:19 7538 0 看楼主
夏夜打麦场

传奇/文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76年的唐山地震,有一段时期晚上住在屋外,炎热的夏天更是睡在露天的打麦场上。说起打麦场,村里每个生产队都有一块,最早是属于集体的,后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麦场也分隔到户,每家一片,或中间,或角落。说是分隔,不挖坑不划线,仍为一体,纯属大概轮廓,我家麦子拉多了,一个招呼越你两米,你急用也可跨我三步,都是东邻西舍乡里乡亲的,那时的人都很实诚厚道。
麦忙前,先用手扶拖拉机拖着一串青石辘轳把麦场压实压硬,到了割麦的时候,随着一板车一板车麦子运到了麦场,拖拉机的突突哒哒声、大人的招呼声、训斥自家孩子声此起彼伏,扬麦糠、垛垛子、摊谷晒麦一刻不闲。最开心的是我们,追辘轳、扑蜻蜓、泡荷塘,在麦秸堆里钻来钻去、跳上跳下……,最不开心的也是我们,顶着日头,瞌醒着脸,摊麦扫草,撵鸡赶鸟,或被大人扔到麦垛上踩垛草,年龄大点或个头到大人肩膀的还会被叫去一起拉辘轳,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迈着酸痛的脚步,手垫红肿的肩膀,伴着辘轳“吱扭吱扭”的叫声,一圈又一圈,很机械也很无奈……

麦忙结束,打麦场终于安静了下来,迎来一年最热的光景。那时电风扇是稀罕物,更不知空调为何物,夏夜难耐,家里难熬。吃好晚饭,我们这帮小的就抱着豁边破洞的凉席、经断纬散的草席,夹着床单、枕头,三三两两不约而同聚集到麦场,日落擦黑,打麦场上也有一两百号人了。在一块相对集中的区域,呼朋唤友,铺席占地,一番“扯皮”安顿铺盖后,大呼小叫,你追我赶,在麦垛子间捉迷藏,追青马牙(一种黄昏出来的蜻蜓,青色,身体很大)…。再晚些,星星露脸了,家里的大人也忙好了农活,随便在河里、汪里洗个澡后就过来了(妈妈辈的一般看家),随着一阵阵“大狗、二蛋”此起彼伏的叫喊,各自找到自家的娃。小孩子虽已面朝着天,却手脚不闲,数星星,看流云,每次看到飞机、卫星慢慢划过(那时的天是真的干净),都能引起一阵叫喊。也就是那个时候,从几个有文化的叔伯口中,我知道了哪个是北极星,哪个是北斗七星,哪个是昴星团,更让我吃惊的是天上能看得到的星星实际都比太阳大!大人不急着睡,往往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抽着旱烟,聊着农田,年纪越大聊的越晚,烟头的红与天上的星一样,一灭一闪。夜深了,除了几个爷爷辈还在断断续续的拉着呱,麦场静了许多,不知哪个哥哥说几句梦话,哪个弟弟“打梦锤”,伴随着周边树林里短暂的蝉鸣蛙叫,越发显得安静。一阵阵微风吹过,夹带着荷叶的清香和水的清凉。乡村的夜,偶尔还会飘几滴雨,远处的天边,会打几下“露水闪”……01年春节新婚回老家,带老婆去了麦场,看着高高低低的垛子、起皮的地面、几近干涸的汪塘,猛一回头,似乎能看到自己的铺盖和一帮嬉戏的伙伴!老婆挽着我,陪我冷风中站了好一会。这也是我最后一次去打麦场!

文字/传奇

插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持有人

编辑/枫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晚景入寒窗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753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