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邳县寨山水泥灰岩勘查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翠茵818 发表于 2023-3-1 15:2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翠茵818
2023-3-1 15:21:54 9113 1 看楼主
邳县寨山水泥灰岩勘查记

李明金




寨山,位于京杭大运河韩庄运河段南岸,是邳州西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山,不仅有很多人文古迹,山体本身也是一座矿物宝藏。1990年秋,应邳县有关部门邀请,江苏省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成立“寨山水泥灰岩勘探三人组”,我有幸参加其中,工作组由年轻有为的严工负责,年龄较大的刘工指导。一部大北京吉普车拉着我们三人及行李沿着310国道东行,在棠梨埠转向北,直到燕子埠乡政府驻地。工作组的吃住早已由县矿管站安排妥当。我记得我们是租住在一户农户的闲置院落,燕子埠村南北水渠的东边。我们早上起来洗漱都可以在水渠边进行。房主住在别处,三间堂屋安顿我等三人,和勘探工具。
燕子埠属邳西北丘陵山区,这一带山头较多,以往就是我们地质工作的重点地区。当时的燕子埠经济发展还不行,还很落后,经济条件不是太好,老百姓的日子还不富裕,房子大部分都是石砌的,颇有些靠山吃山、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我们吃饭也都是安排好的,三人小组不可能再配备伙食员。每日的早晚两餐就在水渠西、燕子埠东西大街路南的一家私人饭店解决,费用统一结账。那时的燕子埠唯一的街面逢集日还算人多,闭集日就只能有乡政府和学校等地方有些人流量了。
寨山,海拔81米。外形仿佛一口倒扣的大锅盘踞在燕子埠镇西的土地上。寨山的岩层产状较为水平,地形上东边和东南山势稍缓,林木少,岩缝间杂草丛生。而西北部山势较为陡峭,有些人工栽种的松柏等树。我们是当年9月初进驻燕子埠的,当时天气还热,每天野外踏勘经常汗流浃背。时值金秋,天高云淡,田野里到处都是需要收获的庄稼,像花生、玉米棒子、大豆、山芋等等山地作物一块块、一凹凹。
爬上山,望下去一派秋色尽收眼底,大地五颜六色,弯弯曲曲的道路将座座村庄串联起来。正值亚运会在北京刚刚召开过,爬山的时候有时吼上一句:“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歌声回荡在山谷里,觉得也挺有意思。寨山的山顶有上千平方米平坦的地块,有石头围墙,中间一堆乱石应该是倒塌的石屋。每次到山顶,我们都会在此临时休息会。据说这就是古人建立“鸦雀寨”的遗址。
既然是勘查,我们就把寨山看成一个矿区,涉及周边洞山和应山。一是要把所查之矿找出来,二是要圈定、计算矿石的多寡。整个寨山都是石头组成,但石头不一定都是符合化工要求的矿石。所以,首先要把组成寨山的地质条件、岩层状况、构造痕迹调查清楚。在符合要求的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把寨山的地质情况标注出来,形成矿区地质图。根据地质工作程序,以点成线,以线成面,再由平面形成地质剖面、立体剖面。地质点是基础,线是工作方法。每一个地质点都要地质队员们脚到位、观察到位、记录到位、标注到位。
在地形图上标点,如果图上有现成的参照标物,工作时就容易些,通过罗盘定位,在图上用专用工具标注两点的直线相交点。寨山的地形不算复杂,所以,有时比较难找标物,工作起来需要勤跑腿、甚至拉皮尺测量。我们布线是一定间隔的南北线,这样几条下来就把寨山穿越了个遍。寨山西部、西北部沟壑较多,连接几座西北走向的小山头外,整体还算人工可测。一些地段荆棘丛生,乱石较多,一天下来填图不了几个点。
寨山的成矿岩层主要是寒武系中统张夏组上段灰岩。这组灰岩岩层厚度大,品相稳定,是徐州地区水泥灰岩的主要岩层。
野外工作的最后阶段就是刻槽取样,取得设计岩层的石质标本,编号后运回大队部实验室化验成份数据。一部分抽检样品还要送到南京上一级实验室做数据核查。寨山的取样刻槽布置从山北一直通到山顶,布槽的原则就是放在岩层真厚度的一侧,这样取得的样品才能真实反映出岩石的客观条件。当时从周围村庄找来十几位熟练石工,用铁锤和铁錾在石头上凿刻8到10公分宽的石槽,剔除上部风化的石质,刻取新鲜的石质即可。记得到了这一工作阶段,天气已经很冷,尽管身着厚厚的棉衣,但石工们个个干得热火朝天。我则来回在线上转,检查石工们的刻工是否规范,因为样品取得的真实,才会有真实的化验结果,这是勘查成果的关键。石工们按刻石长度拿钱,前提是取样必须符合我们的要求。
我们从进入到完成野外工作部分,大约4个月的时间,完成主要工作量:1:1万地质图修测9.5万平方千米,刻槽样129个。最终划定矿体长度1200米,宽496-673米,厚97.24-109.34米。求得地质远景储量7427.73万吨,属大型水泥灰岩矿床。刻槽取样后,等待样品化验结果。整个工作组也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工作。4个多月的时间里,见证了寨山的整个秋季。从最初踏勘时的满山青绿,到草木逐渐干枯变黄,直至气温寒冷、树木萧条。时令的转换让寨山有多角度、不同的美丽。
当然,我们也不是天天爬山,很多的时间需要休息和整理、消化踏探资料。我喜欢骑自行车去往北走,经过运河大桥到山东台儿庄,逛逛农贸市场买条围巾或手套之类的用具;或到新华书店买本最新杂志,给远方的朋友寄封书信等。每次经过大运河,都要在桥上停留一会,东西两向放眼看河。我们地质队大队部的前面就是京杭大运河,和台儿庄运河一样承担着南来北往、水路大动脉的船运任务。熟悉的河流、迤逦的船队,给观者一种“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感慨。
寨山东部的山腰有一处废弃道观。我们来寨山第一次野外踏勘就参观过,这是寨山的人文古迹。可惜已是残垣断壁、乱石倒塌的破败景象。尤为珍贵的是院内石壁上有一通石刻,记录了清康熙七年的鲁南大地震的一些状况,这次地震烈度强,破坏力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倒塌房屋无数,伤亡五万余人。此地震记录碑被立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关于这间奶奶庙的故事,我们在工作当中听闻不少传说。我们最初的野外踏勘时,午饭是在当地黄楼村支部书记家搭伙解决的。
期间,书记给我们讲解了很多道观和“白毛女”传说的故事,以及贺敬之创作“白毛女”时掺杂的一些家乡元素。贺敬之老家离寨山不远的贺窑村已属山东地界,他的母亲娘家就在黄楼,贺敬之打小在黄楼上过学,所以,“白毛女”一剧有众多的寨山物事不足为奇,但“白毛女”的发生地绝非邳西北这片土壤。奶奶庙解放后仍有道士在此修炼主持,文革中才被彻底破坏殆尽。勘查期间,时逢中秋,有时归途晚,东方的天际已有淡淡的明月升起,沿着寨山东坡缓缓下山,仰望天空,真有些“明月清风”的松弛感。这时,不得不佩服念佛修道之人真会优选场所。而我们处在红尘之中的凡夫俗子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地质队员在枯燥乏味的野外工作中,克服各种困难险阻,也是一种磨练和修身。



作者简介:李明金,地质队员,徐州市诗词协会会员,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理事。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公众传播,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anderside 发表于 2023-3-1 15:23:28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anderside
2023-3-1 15:23:28 看楼主
为在野外工作的地质队员,点赞,你们为国家做太多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翠茵818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9113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