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能让消费者继续沉默 | 作者 周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撼祥铰 发表于 2023-3-2 22:3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撼祥铰
2023-3-2 22:33:53 13437 0 看楼主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特别是在当下网购盛行的5G时代,消费者既有期盼,又有无奈。
在这样的时刻,有专项调查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一消费者还在忍气吞声。这样一个比例,高了还是低了?未可一概而论。值得分析的是消费者选择的理由和原因。鄙人认为,消费者“忍”了的,多集中于小额商品的质量纠纷,为此而争取权益成本太大。
经济学假定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是“理性人”,在他们面临做什么、不做什么选择时,考虑的无非是何者与己更有利。只有当选择所获得的利益大于所付出的成本时,行为人才会乐此不疲。对于当前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当他们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后,大多数人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而不去“讨个说法”,并非由于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而是一种权衡之后的理性选择,虽然这种理性中有深深的无奈。
目前,我国消费者举报投诉的渠道主要有三:一是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后直接回原销售单位对换;二是到消协举报投诉,这种方式多能得到较满意答复,但这一过程较之第一渠道大大延长;三是通过司法部门,这种渠道耗费时间最长,耗去的人力、“物力”也最大,多数消费者不愿问津。
从法院来看,往往喜欢受理标的数额较大的经济案件,其原因不言自明。这种情况在仲裁机关也大致相同。面对此情此景,消费者为达到既定目的的成本,往往大于商品质量纠纷所涉的标的本身,即使胜诉,也不能得到补偿。他们便选择了沉默。
中国消费者的权利意识虽经多年历练,但仍跟不上瞬息万变的“智能”时代。自主维权活动还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其中最大的支持就是制度支持,提高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降低消费者维护权益的成本,加大对消费者的赔偿数额。花数万元成本打几元钱的官司,也许是消费者法律意识的美谈,但大多数消费者不能靠几元钱活着,社会正义也不能靠几元钱的赔偿维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撼祥铰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1343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