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苏徐州:将“生态包袱”变“绿色资源” 以民生为本点靓“生态徐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w136k9f3w 发表于 2023-3-13 19:0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1w136k9f3w
2023-3-13 19:01:02 3813 0 看楼主

作为江苏唯一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徐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将“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资源”,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蝶变。

初春微雨中,“一城青山半城湖”更显妩媚。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上,徐州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绿色发展优势,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态修复,让“风景这边独好”

初春的邳州市黄墩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苇高蒲深,成了苍鹭、野鸭等鸟类的天堂。黄墩湖是邳州市境内最大的湖泊,是骆马湖的“姊妹湖”,每年都会有200多种鸟类寄居于此,珍稀植物有野大豆、莲、野菱等等。

去年以来,邳州对黄墩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繁衍栖息地、迁徙通道和活动区域加大巡护力度,并在湿地保护区内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实施湿地修复工程。

“黄墩湖湿地物种保护保育项目”被列入“国家山水工程”项目,总投资1750万元,重点恢复野生动物保护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已栽植芦苇10万株、50亩,还将继续种植水生植物。

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徐州边实践、边探索。今年将推进贾汪区大洞山、铜山圣人窝和新沂马陵山、丰县大沙河等4个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形成生态岛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见缝插“绿”兜起百姓“微幸福”

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又到了植树添绿的好时节。新沂市墨河街道提前谋划,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紧抓春季绿化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乡村绿化工作。在墨河街道墨冲路绿化现场,工人们三五人一组,相互配合作业,扶正、填土、压实,栽下一株株绿植树木。

道路干净整洁,路两旁种满了绿植,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墨河街道马场村处处绿意浓浓。“以前村里乱糟糟的,也没有多少树,现在出门见‘绿’,看着心情就好。”几个村民凑在一起高兴地说。

“今年我们抢抓有利时机,每天组织50人左右,在墨冲路沿线进行绿化造林。通过种植榉树、乌桕等本土树种,让我们老百姓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这样既可以提升人居环境,也能为我们集体经济建一个‘绿色银行’。”墨河街道马场村党总支书记马坤告诉记者。

主干道路作为展示城乡颜值的“第一关”,墨河街道按照高标准打造,在墨冲路栽植苗木,实现环境生态化、道路安全化、林带景观化。截至目前,该道路已绿化提升2000米,栽植绿化苗木3000株。

墨河街道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抓手,以绿治脏、以绿治乱,在村里大规模种树,增加绿化面积,努力让绿色成为水韵墨河最美丽的底色。今年,墨河街道计划完成绿化造林面积500余亩,建设绿美示范村两个,农田林网修复5000余亩,植树约30000株,坚持适地适树原则,确保栽得活、长得好、有效益。

近年来,新沂市墨河街道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实现经济发展融合起来,大力开展乡村绿化工程,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打下良好基础。

“小口袋”装满“大民生” 让市民“推窗见绿 出门见景”

拆迁腾退地、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老旧绿地等现在变成了玲珑精致的休闲地,这是沛县园林服务中心以城市更新行动为契机,把“边角料”变成“上好料”,打造的“小而精美”的“口袋公园”。

这些“口袋公园”扮靓了城市颜值也让百姓畅享“绿色生活”和家门口的“微幸福”。

在“口袋公园”建设上,沛县园林服务中心把“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作为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投入1.2亿元,对好人广场、汉源大道、新沛路、红光路、汤沐路、汉城北路、萧何路等40余处老旧街头绿地和闲置空间进行整合利用、改造提升,下足“绣花”功夫,兼顾景观与休憩功能。

方寸之间,既有乔灌木、地被植物和精心设计的景观小品,也有可供市民散步的游道,还有简单、实用的休闲休憩设施,“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了四季有绿、功能齐全的休闲、锻炼好去处。

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在“口袋公园”建设上,沛县园林服务中心还坚持“文化建园”,将深厚的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萧何路上的萧何园,就是一处充满文化气息的“口袋公园”。

“走出家门不到5分钟就能到萧何园。里面有萧何的雕像,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汉朝律法贡献的介绍。我经常带孩子来这里学习汉代的历史文化知识。”市民张翠兰说。

下一步,沛县园林服务中心将以建设“乐享园林”型绿地活力空间为抓手,将城区小微绿地、道路边角进行整体布局,计划3年内建设28个“口袋公园”,全力打造“沛小筑”“口袋公园”系列品牌。

2022年,徐州全市123项生态修复工程有序推进,市区PM2.5平均浓度39.5微克/立方米,降低5.5%,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高标准建成美丽幸福河湖230条、农村生态河道1000公里,森林覆盖率保持全省第一。徐州,这座古韵新风的城市,在生态转型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一个满城青秀、富有生态魅力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正在加速崛起。

徐州广电编辑:李彦凝 徐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1w136k9f3w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81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