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路老街纪事:老大鼓场(赵成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女壹号 发表于 2023-4-12 07:0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女壹号
2023-4-12 07:00:06 14726 0 看楼主


以前我们都把那片地方叫“大鼓场”,现在想想,应该叫“说书场”更合适些!

现在的苏果超市往西,那一整片地方是没人住的,是一片空地。也因此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江湖艺人,我每天上学都要经过那儿的,那个时候,我认为那儿就是江湖!

每逢集日,十点左右就有说书人摆放鼓琴椅凳,赶集的闲人也慢慢聚拢围成一个圈。稍有人气,说书人便开始了表演!

很少有只一家演出的,也许是商量好的吧,内容各不重复,你唱《三侠五义》,我就唱《施公奇案》,你唱《呼延庆打擂》,我就唱《明英烈》!至于人多人少,那就要看各自的演出功力了!

当时的演出形式大抵有“渔鼓,”就是张果老倒骑驴抱的那个;有“大鼓,”就是一手钢板一手敲鼓的,也是最常见的;有“扬琴,”一般女的弹琴男的拉二胡;有“白讲,”就是只靠一块醒木来表演的!

那时候最喜欢听的就是“大鼓,”也因此对唱大鼓的艺人了解多一些,我们八路当时唱大鼓最好的艺人是西李庄的李全朴老人,相信像我这年龄的都应该还记得他,黑黑的脸膛,两道剑眉,声音低沉,特别是唱的时候,那嗓音趁着那鼓点,能传很远的!

李全朴老人那会可不简单,绝对是邳南曲艺界的扛把子,当时是邳新淮宿四地说书最好的“五虎”之一,师从睢宁古邳胡家,那可是正儿八经有师有祖的,十来岁就拜师学艺,现在邳州运中初中部对面巷子开文玩斋的“周绍俊”老人,和李全朴是同门师兄弟,在“张沙杨”三门中,他们都属“沙”门的,这些都是有很多讲究的!郭德纲开始也是没师没祖,后来拜了侯跃文才算师出有名的!

李全朴有个师弟唱渔鼓的,叫岑权松,现在住八路院墙村,人家可是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李全朴在街上还有徒弟,就是九队的金广祥,可惜他已放弃不唱了!

当年因为唱书的都在我家门口,很是过足了听书瘾。唱书人要到我们家借板凳或茶水,所以也不收钱的,一般收钱都是在故事紧要处,说书人卖个关子,然后找热心人收钱,当时一般每人五分。如果唱得好听书人多,一天下来,收入也相当可观的!

“叮咚咚,叮咚咚,人到现在没来齐,我先给大家来段撇,东西路,那个南北走,遇到东庄人咬狗,拿个狗头去砸砖,兔子撵驴一溜烟”!这段有趣的开场唱词,因为有趣,我到现在还记的!

后来,那片空地慢慢盖上了房子。由于多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各种文化的冲击,传统的东西势微了,说书显得那么沉旧落后,渐渐没人听了!

像现在这样的农闲冬日,那会儿会有很多人听书的,卖瓜子花生的也会光顾,那听书的时光,现在想想,那么悠闲!

现在听到的都是抱怨事情多,没时间,有点空想睡觉,可为啥那时的人能听书一听一天呢?

经常想起以前的街,路边老尤卖包子,老崔卖面条,拿牙卖鼠药的,小屋里缝纫机“嚓嚓”响,陈家客栈住着打猎的人,算命的在那儿唬天唬地……!

现在房子高了,城管也有了,街宽了,但当年的人,连同那些说书人,都看不到了。

街变了,人也变了,我宁愿相信,当年那些说书人,去了别的地方了!奇怪,当年我们把他们弄丢了,现在却又想找回来!

那时的街,叫街;那时的街,真有逛头。那片说书场,找不到痕迹了。现在的孩子是没有童年的,因为他们没在大鼓场听过书!

那片大鼓场就是江湖,那鼓声琴声就是号角,可惜找不到那枝穿云箭了,那当年书中的千军万马和听书的人,再也不能来相见!

【本刊(pzwhyjh)欢迎投稿。原创首发,期期精彩,篇篇可读。主编:徐景洲 通联信箱:2175339@qq.com 微信号:xjz1956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女壹号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1472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