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车辐山镇靳家湖,?邳州大蒜发源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晚景入寒窗
2023-6-8 08:44:07 7882 0 看楼主
邳州大蒜发源地——车辐山镇靳家湖衡敦壮/文  梦江南/摄影车辐山镇位于邳州市西北部,直距市政府所在地东湖街道35公里,东与戴庄镇、邳城镇毗邻,南与宿羊山镇交界,西与贾汪区汴塘镇和本市燕子埠镇接壤,北与鲁南名城台儿庄隔河相望,镇域总面积97.3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62698人。

车辐山镇盛产大蒜,是邳州大蒜的发源地。种植大蒜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弘历年间。传说在很久以前,邳州西北部有一个以山为界的湖泊,南面宿羊山,北面车辐山,西面茸山,东面望母山。此湖面积不大,且湖水很深。湖内有东海龙眼深潭,湖的边缘水位一般都在六米以上。后来,由于地震,山洪冲刷等原因,这片湖泊慢慢的消失了。
明代弘历年间,山西有部分靳姓灾民逃荒来到这里,见此处一望无际的荒滩田野无人居住,便在这里择滩而居。这里虽然是无人耕种的湖泊荒野,但却土壤肥沃,草木茂盛。据说靳姓先祖在开荒种田时发现了一些野生的大蒜,其中有一颗蒜王直径达到了十公分以上。挖了那些野蒜后便与其它野菜一起做饭食用,发现其味道鲜美,而且在族人肠胃患病时能够作为药用,诊疗效果甚佳。便将那棵蒜王留下蒜种在秋季秋分时节栽种,第二年芒种时收获,后来他们将大蒜作为必种蔬菜一代代相传,成为靳家湖出产的调味佳品。

从那时起,历经明清两代,靳家湖大白蒜远近闻名。解放后,土地为集体所有,除集体大田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各家各户的自留田里仍然保持着种植大蒜的传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收获大蒜后便会到徐州贾汪,山东枣庄等地矿区,把自家的大蒜卖掉,换来粮食或煤炭等物品,同时,大蒜也成了靳家湖村民补贴家用的主要经济来源。

大包干以后,以靳洪友,靳庆伦为首的村民,便尝试着在大块责任田里大面积种植大蒜。靳广民,靳庆让等有经营头脑的村民,便在大蒜收获后收购这些村民的大蒜,运到外县或外省销售。这样,让广大村民尝到了种植大蒜的甜头,便纷纷扩大种植面积。村民高现文利用一个朋友关系在广西南宁蔬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专门销售靳湖大蒜,后来让大儿子高峰专门在家收购,他和二儿子高强长驻广西做大蒜销售生意,成为邳州大蒜行销外省的先行军。
红光、官厢两个村的村民看到靳湖的大蒜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便纷纷种植。第二年便放弃了其他作物将责任田全部种上了大蒜。成为规模化种植大蒜的第一村。车辐山乡的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号召各村向红光村学习,最后在全乡形成了南蒜北菜的产业格局,从251省道周边向外扩展建成了邳州第一个大蒜市场。

宿羊山、泇口、徐楼、滩上等乡镇看到车辐山镇的大蒜产业兴起,便纷纷前来学习。邳州大蒜第一村——车辐山镇红光村靳家湖的种植经验向周边扩散,全县各乡镇都进行产业调整,开始大面积种植大蒜,进而催生了邳州的大蒜产业,形成了邳州大蒜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繁荣局面。

乡村 | 文化   邳州图话   文学 | 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晚景入寒窗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788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