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络写作的“生活流”与“四季歌” | 作者 周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撼祥铰 发表于 2025-1-13 00:0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撼祥铰
2025-1-13 00:05:06 2555 0 看楼主


前不久,鄙人曾就微信散文写作“四季歌”问题,发表过浅见。说到此问题,无论是读者,还是编辑,对写作“四季歌”问题都比较烦感。鄙人认为,出现此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生活流”缺乏深刻认识。
生活是流动不息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用流水比喻不断逝去的生活,十分贴切和传神。当生活中各种矛盾纠结在一起,发生碰撞时,它会出现惊涛、洪波,仿佛江流从“峡谷”中奔泻而出。
现实生活中的生活态势,有跳跃,有波连波、浪打浪的“流动”。鄙人所说的“生活流”,专指日常生活中相对平稳、淡泊的“溪流”,它们不紧不慢,很少有掀天之浪和灼热的戏剧冲突。
那么,如何避免“四季歌”,最关键的是写作者要对“生活流”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与此同时,读者和编辑也要作出努力。读者多研讨、发表建议,编辑不理“四季歌”、多发那些有远见卓识作者、对“生活流”有深刻见解的作品。
第一,用流动的“视点”去扫描流动的生活。为了不做表面文章,作者应集中笔力,使“蜻蜓点水”能点到生活之流的“漩涡”上,让貌似平淡的“生活流”飞出有分量的“浪花”。
第二,让“后浪”推“前浪”,相互“接力”,向纵深发展。作者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把一幅幅生活画面不停顿、不中断地贯穿成章。忽而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忽而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中间的转换变化,自有曲径通幽,牧童遥指,使读者能由近至远,由此及彼,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由触及表象到把握本质。
第三,尽可能少发议论,让“生活流”的滟滟波光,自然而然地闪现出作品的意蕴。作者一定要把握好,通过对一道道平稳、淡泊的生活之流的展示,奉献给读者一类类、一层层生活“小雪花”,让人们(读者大众)感觉到这些“小雪花”那么晶莹,那么自然,仿佛无意间飘落下来,静静地融入了现实生活的流水。然而,它都是令人十分清心醒目的,让广大受众(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撼祥铰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255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