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居海南陵水县之一:抱团取暖与偶遇大导演 | 作者 楼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辉腊 发表于 2025-1-19 13:5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辉腊
2025-1-19 13:56:29 968 0 看楼主


一、抱团养老
2024年11月7日首次来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旅居过冬,一转眼已两个多月了。以往几年是在海南海口居家,随心所欲,却也轻松自在。现居民宿公寓,吃食堂,作息规律,饮食受限制,好像又回到了五十多年前的集体生活,不像退休后这十几年闲云野鹤般的神仙似地自在。
刚开始,确实不太习惯,有点受约束的感觉,只是不时可去周边风景区、海边游玩,放飞自我,观赏新的名胜和接受新知识,结交了天南海北的朋友,逐渐地适应环境,有了一些生活中的小确幸。
我们公寓不小不大,一幢小楼住约七十人,来之全国十几个省份,以东三省人数最多,年龄稍有偏大,七十岁以下的人只有几个人。大多是老夫妻结伴同行,生活自理,活动有度。除了日常吃住之外,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爱唱歌的、玩乐器的、打太极的,健身操的,打乒乓的、下棋的、搓麻将的,各取兴趣,从一早开始,且忙得不亦乐乎。特别到了晚饭之后,餐厅里歌舞升平,院子内佳木斯操在两位辽宁小妹的指导和训练下,大伙随着音乐齐刷刷走起。为此,房东为大家买了服装,整体划一,好不威风。虽然我们只是普通民宿,却分展示了老年人的风采,体现了集体抱团养老的乐趣。
负责我们公寓的是一个仅27岁的小伙子。他是四川人,热情周到,言语温和,事必躬亲,对老年人礼貌尊敬,给人好感和温暖。房东是一对东北的夫妻,慈眉善目,和蔼可亲,颇予人以亲和力和安全感。
在公寓两个多月的生活,体会到集体养老这种模式的特殊性、必要性和符合国情的合理性。它扩大了老年人的社会交往,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减轻了老年人家务劳动的负担。在这种大家庭中,大家日日相处,个个溶入其中,人性善良的光会感染他人。
人老了,大部分人身体都不那么强壮了,但看得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随和了,整个公寓洋溢着亲情、友情和老夫妻们相拥相伴的气氛,令人感动的故事每每都在。
一对九十多岁的陕西的老夫妻教师,老爷子精神矍铄,身体倍棒,老太太性格爽朗,走路像带着风,笑声像孩童,但身体稍弱,经常早上起不来,都是九十多岁的老爷子把早餐打上去到房间,老太太吃不完的饭菜,他从不倒掉,唏里哗啦地都吃下去,一点也不浪费,表现老一辈人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令人敬慕。
一对内蒙古的老夫妻,男的谦和礼貌,女的温良贤惠。一次我们结伴去分界洲岛,美丽的热带雨林和海景令大家十分兴奋。当走到爬山的台阶,老大哥感觉体力欠缺,为了不拖累和麻烦别人就回去了。我对老大姐说:“你能行,上去看看吧!”她停顿了一下,微笑着说:“我还是陪他去吧!我们在下面等你们。”顿时我心中涌出一股暖流,那温柔如玉的言语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一对山东的老夫妻,因老伴患帕金森综合症,她照顾了多年,自己身体也拖垮了。原是一个人来康养的,但心里一直放不下家中托付给别人照顾的老伴,硬是让儿女把他从山东送来。她每顿给他喂饭,洗澡洗衣,一大早便将老伴每天吃十几种药,分别放进一个足足有近四十公分见方的分格药盒中,一日三次喂药喂水,丝毫不能忘却。老伴腿脚不好,每天还拖着他去走一点路,回来自己都累瘫了,就这样她自己还坚持晚上做操。老伴对她的付出是如此感激,我们都看在眼里。时而在我们做操时,老伴会拄着拐杖跌跌撞撞地走到大厅,坐在沙发上呆呆地看我们做操。有一天,竟吃力地举起双手一直模仿我们的每节操变换着动作,她老伴看着自己的老头笨拙的举动,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既有微笑又有担心,自己动作也做不好了,做到第八节就赶紧搀扶他回房间了。那种亲情、关爱和无奈真是用语言难以表达。哎……,健康的人生活目标、欲望各异,而患病的人向往只有健康!
我因胃病一直困挠,精力不济,有些懒散。一个河南的小妹看我不会调理饮食,比我还着急。催促我买了电锅,给我买了小米、白面,天天给我烧米粥和甜汤,带动我运动,陪我去晒太阳,等我的胃痛有些减轻时,她用河南话欣慰地说:“我心里可舒服啦”!
以上种种,比比皆是,大家庭中互相影响着,照顾着,折射出一种人性的光辉。泰格尓说: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黑暗。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





二、偶遇大导演
民宿公寓不远处有一个五星级的荣华康馨园养老中心,我们每天上、下午都会去溜弯。路途经一大片芒果园,足足约几百亩。我们看着它开花,落花,露出小果,观察它生长变化,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康馨园内设计精致高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蜿蜒的小路被椰林环绕,各种三角梅花摇曳在热带绿植中。健身器材齐全,泳池水清澈卫生,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园内多处有现代风格的凉亭和长廊,是人们拍照的好背景。
两幢楼房之间一个大的广场,摆放了桌椅,供老人们休息和聊天,晚上即是做操的场所。楼内设有开放式读书走廊,人们可在风景如画的大玻璃窗内,自由地取书阅读。我曾在那里呆过几个下午,寻觅、浏览和阅读了难见到的书籍,了解到陵水的发展历史和当地名古树的种类和名称。
茶屋里偶尔有仨两人悠闲品茶,好生自在。在那里我看到了直径有一米多的千年灵芝,知晓了海南稀少的蚊子蜂蜜的生产环境和过程,並对我国沉香的成长过程和现状有了更深的认识。
园子深处有两块菜地,绿油油的蔬菜生机盎然,供本园养老人员食用。北面-片池塘内小鱼儿欢快地游动着,池塘边上成熟的香蕉、木瓜和远处的小木屋在水中倒影下,形成一幅安祥、静谧的田园风光。
康馨园在海南省颇有名气,自然许多住在里面的老人也非同一般。有近90岁的参加640工程(洲际弹道导弹反导系统)的航天先驱贝进达所长;有胸前挂满勋章105岁的八路军女英雄白冰;有“最美奋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为人民歌唱的“人间百灵鸟” 86岁的貟恩凤女士;有从北大历史系走出来的93岁的“考古领航人”张岱海教授等等。他们都是国家的功臣和英雄,大都高龄,难得见上他们一面。
有一天,我在园里看见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蹰躇而行,东张西望,似乎在找人。他旁边的人告诉我,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制片厂的大导演丁先生,这时一个银发女士匆匆赶来,我便与他们俩交谈起来。
丁导演88岁了,身体还算健康,就是耳朵有些背了。但与他老伴精神矍铄相比,还是有些差距。他老伴孙教授原在中国政法大学教书育人,她的学生都已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任职。
两位老人听说我是徐州来的,特别兴奋和高兴。丁摄影师不善言辞,孙教授涛涛不绝地讲起老伴78年从中国电影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八一制片从影电影事业40多年的艰苦历程。从拍摄第一部电影《闪闪的红星》开始,到他的收官之作《大决战——淮海战役》。当时在宿州拍摄战争的大场面,调动了十二军一万多名战士参加演出。丁摄影师吊在直升飞机下面,扛着摄像机,围绕演出现场,完全将生命安全置之度外,是多么惊心动魄。
摄影师既是脑力又是体力工作者,没有好的身体难以在当时的条件下坚持那么多年。孙教授说:“他的两个肩膀一直是一高一低的,所以多年来身体受损很大。”我们民宿中午开饭时候到了,孙教授还在兴致勃勃地讲着,我实在不忍心让他们站了那么久与我聊天,便不得已打断她,请别人与我和两位老人合了影,便许诺下次再来看他们。
看到他的状态,我心里很有感触。过去的老前辈无论在哪个岗位,不讲条件,不讲待遇,默默付出和奉献,才留下了那么多的精典之作。这是与现在的文艺界无法比拟的。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他们的奉献。
过了两天,我发了个朋友圈,讲了这个故事,妹妹看到后微信给我,说她也是《大决战——淮海战役》电影的演员,当时她还在文艺团体,她们团30多人在宿州呆了三天参与拍摄此电影,她在里面演一个文艺工作者,並将她与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演职人员的照片发给了我。啊!我怎不知道这件事呢?我好高兴,决定哪天有空再去拜访二老,将照片拿给他们看,他们一定会有更多的话题给我说吧。(待续)





2025.0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辉腊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96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