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臧氏族谱序
【清】徐秉义
昔余季弟立斋尝为余言:黄流以北,宿迁界山左之交,为南畿首邑。去邑治迤河而西,不三里曰古城,豚地土脉丰腴,林木稠匝,翁蔚之气,合钟人杰。此中聚族而居,惟臧氏特推著姓,林林者半属子衿类,皆阖户潜修,代以诗书为堂构者。
余弟自通籍后,往来兹土,恒主于天培臧君之庄院。顾天培赋性淳朴,有古君子风而喜纳交于贤士大夫,命其嗣君永斋、丽乾辈,就正有道,以是诸英嗣咸得蜚声胶序,人文冠族。遡其世籍,系出豫章,胜国初,徙居宿邑。夙有家乘,宗支备晰。会其濒河居处,往昔河流冲决,漂没不常,遂多残阙。
殆至天培一传,始图修辑。尝谓余弟曰:“宗谱族繁,刳劂难竣事。待事竣,乞先生一言以贻世守。 无何而余弟早抱人琴之憾,忽忽至今,竟成觖事。阅兹岁月已赊,天培亦衣尘在御矣。频年以来,余侄艺初诸兄弟亦时往来兹土,亦必主于永斋昆季之家,盖续先人之旧好而眷眷不忘彼此,亦共敦世谊也。
今其宗谱告成,艺初侄为余述频岁缔交之雅,且知余弟曾纤悉告余,索余追忆前闻,弁诸首册。余今备员史馆,日直经筵,伏觀圣天子命儒臣纂集群书,凡当代氏族蕃昌、人文郁茂者,胥得采风入告,以著家猷,以彰世瑞。惟臧氏谱系之荣,式足当之矣。珥笔以书,余有其责,故先诠次而为之序。时康熙岁次癸未季春之吉,赐进士及弟、经筵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一级、年家眷、侍生徐秉义顿首拜撰。
译文
王奇峰.译
以前,我的小弟徐立斋曾经对我说:宿迁处于黄河北岸与马陵山麓二者交界的地方,是马陵山南部边界处的最大县城。离开县城顺着黄河往西不到三里路,那个地方叫古城。那儿土地丰美肥沃,林木繁盛环绕,那草木茂盛的地气,正符合人杰地灵的说法。
在那里聚族居住的只有臧姓家族格外杰出,被推举为著名的大姓人家。臧姓人家众多子弟,大多是读书人,都是全家人闭门苦读、潜心修身,世世代代以诗书传家来继承祖先的基业。我的小弟自从进士及第初做官之后,从这个地方往来经过,固定在臧天培先生的庄院住宿。
臧天培天性淳朴,有古代仁人君子的风度。故而喜欢结交当代贤明而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安排他的儿子臧永斋、臧丽乾等向有德有才的人求教,因此,臧家众多德才超群的年轻人全都在教育界扬名,他们礼教文化水平在整个家族中算是出类拔萃首屈一指了。追本求源,向上寻查,臧姓可考证的祖籍是出自像章(今江西南昌)。明朝初年迁居到宿迁。早年曾有家谱,宗族名支,完整清楚。碰巧臧家正靠黄河边居住,从前黄河经常供水泛滥,冲决河堤,淹没村庄农田,洪灾生灭不定,于是家谱遭水灾而逸失,多处残缺不全。到了臧天培这一代,才筹划编修家谱之事。当时臧天培曾告诉我小弟徐立斋说:“因宗族支派繁多,编修和刻印家请在短期内难以完成。等到编修刻印全部完成,请求先生你(指徐立斋)写篇文字(即作序)来留传后代。”
不久,我的小弟竟然意想不到地早早去世了。恍忽之间时光飞逝到了今天,这竟成了小弟留下的人生最大的一件遗憾。经历这些岁月,算来够长远了,臧天培也驾鹤登仙了。
多年以来,我的侄子徐艺初和他的一帮兄弟仍时常和那个地方朋友交际来往,也一定还在臧永斋兄弟们的家中寄宿,这是继承延续两姓祖辈深情而念念不忘彼此,也是在共同缔结世代友好的情谊啊!
现在臧氏族谱宣告完成,我的侄子徐艺初向我叙述多年来双方交往的雅闻趣事,并且说知道当年我的小弟徐立斋曾详细地告诉我臧家的有关情况,要求我回忆从前所知道的臧家情况写成文字,放到臧氏宗谱的最前面(序也)。我如今在国史馆任职,要在皇上御前讲座值班讲课,常拜见皇上,皇上命令儒官编辑、搜集群书,凡是当代家族兴旺昌盛、礼教文化成就卓著的,都要调查采访、编辑成书,上报朝廷,来显扬其家族的优秀,表彰其家族世代的荣耀。由此看来,这本臧氏家谱所记载的荣耀家史,足可当之无愧(符合国史馆的收集标准)了。以史官职分为此家谱写序言,我有责任。所以,我先解释、说明家族的来由、选择和编排,并为它写了序。
时康熙岁次癸未,季春之吉。
赐进士及第、经筵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
昆山三徐
指清代昆山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三兄弟。徐开法之子,顾炎武之甥。
清代昆山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三兄弟都是进士,在当时很有名望,号称"昆山三徐"。因为三兄弟都以一甲登第,亦称"同胞三鼎甲"。
老大:徐乾学,字原一,号建庵,康熙九年探花。
老二:徐秉义,字彦和,康熙十二年探花。
老三:徐元文,字公肃,号立斋,顺治十六年状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