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热情和兴趣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河源思仔 发表于 2019-1-1 11:2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河源思仔
2019-1-1 11:28:28 4812 2 看楼主


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始终保持阅读的热情和兴趣呢?

我的答案是:有时间的话,就让孩子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家长的耳濡目染下,博览群书,用点“蛮劲儿”又何妨?

如果时间实在有限,我们教孩子一些良好的阅读技巧,用点“巧劲儿”蛮好的。

大大上一年级时,拿回来一本书《桃花鱼婆婆》。

塑封着,我接过来准备拆。她立马拦住我:“妈妈,不许拆!老师不让!”

“啊?那你带回来干嘛?”我问她。

她萌哒哒地回我:“老师让带回来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一下联想起,在美国幼儿园做志愿者的时候,老师的阅读课都是从“读封面”开始的。

莞尔一笑,小妞儿,你这学校我喜欢。


不许拆开!先“猜”封面

很多爸爸妈妈读故事,包罗初为人母的我本身,常常会直接翻到书籍的第一页,从正文开始读起。而美国老师的阅读课,都是从“读封面”开始的。

我们常听说:美国孩子的阅读量是中国孩子的6倍。在美国,阅读被提到超级高的高度。学前教育开始,老师就会给学生安插“每晚睡前阅读”的家庭作业。稍微大点的孩子,还需要将阅读书籍目录写在每月的Reading Logs上,交给老师评论。阅读能坚持好,除开这些硬性要求,他们更强调“诱惑”孩子阅读。

“读封面”就是其中一点,它的精髓就一个“猜”字——将封面展示的内容作为线索,对故事的大概意思进行预测。

一般来说,书籍封面会提供两个最明显的线索:书名和图片

当时大大6岁,《桃花鱼婆婆》是她第一次使用这方法,彼时3岁多的小小自然沾光啦。老师安插的家庭作业是:和爸妈一起讨论,大家觉得这本书写的什么故事?

不许拆书的命令,将孩子的好奇心吊得足足的。

我至今还记得,那天爸爸加班,是我和姐姐妹妹一起阅读的。





我:“你们看封面上有什么?

大大:“我看见一个婆婆。”

小小接话:“一个有魔法的老太婆。”(看,妹妹很占便宜呢,3岁就开始“猜”起来)

大大立马补充:“我看见一个巫婆!”

我说:“对哦,是个巫婆,巫婆是什么样子的?

她俩就开始叽叽喳喳说个不竭啦:“她带着一个羽毛的帽子,手掌会放电,有魔法……”

嘚不嘚结束,我继续提问:“你们看封面上有字,姐姐来念一下书名吧。”

大大很认真地读:“桃花鱼婆婆。”

我沉思状:“啊?这书名和图片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然后她俩又开始各种联想:“有桃花也有鱼?有一种名字叫桃花的鱼?她是鱼婆婆?……”中间好几次想拆书,大大都忍住了。听老师话的孩子,憋得很辛苦嘞!

划重点:

1、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从“读封面”入手(低龄娃从绘本开始),不雅观察封面上的内容,并用重复的、简单的句型让小一点的孩子感知语言;让大一些的孩子分析图片的各个细节。

2、稍作停留,开始“读书名”,给孩子留足看图时间,引起孩子更多思考。有些书名和封面图关系很直接、紧密,孩子会第一时间对应上;有的稍微蕴含些内容(一般不选太深的),给孩子多留些时间。

常常觉得,孩子对细节的不雅观察强过我们成人。不着急,让他多看、多想,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

你看,利用“猜封面”的方法,我们不仅练习了孩子的不雅观察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加强了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更重要深远的意义是:我们成功地引发了娃娃们的阅读兴趣。
新出场人物,猜猜要干嘛?

第二天可以拆书了,翻开来就是一片桃花林。





孩子们恍然大悟,看,书名里的“桃花”应该就是这个原因吧。接着,阿谁巫婆和小孩子们出场了。





只见婆婆拿着烟杆,背着手,鼻子里似乎还狠狠地生着气,大跨步地往前走。紧跟其后的是三个大小不一的小P孩儿。有学着她背着手走路的,有学着她生气哈气的,还有更小跟不上大步伐,使劲儿往前跑的。

故事中出现新的人物了,还不止一个。

我先避免孩子往后翻页,马上问:“这些人是谁?他们做什么?为什么?

大大在思考,小小开口说:“他们学着婆婆的动作,居然不怕婆婆。为什么呢?”

大大回答:“必定婆婆有什么吸引他们的地方,可能只是看起来有点凶……”

这种“猜新出场人物”的方法,是高效阅读者具备的能力。

就比如我们看电影,被一些场景吸引住,尤其被突如其来的某个动作、眼神抓住了眼球,我们就条件反射性去猜接下来是什么……就这样兴致勃勃地看完整场。

阅读也是一样道理,想孩子坚持阅读、喜缓洗砦竽读,加入“猜”的环节,孩子总想着新出场的人干嘛的?本身是不是猜对啦?这样去引导孩子,他们更容易继续读、读进去。

这种提问引导“猜”,是发展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

记得大大开始做阅读题的时候,老师找我谈话,说她阅栋苄些小问题——认识所有字词,连在一起问细节,偶尔不知道讲什么,所以时不时会错1个。说明这孩子,阅读时,在读字词,有些内容没过大脑。这样的阅读,读得再多,效果也不特别好。

当时老师给我开出的药方是:多提问,让她猜。

划重点:

高效阅读者在读书时,会不竭地去猜接下来发生什么,不竭自我提问。

陪孩子阅读时,用提问去引导孩子“猜”,就很容易“勾”住孩子读完整、理解透。


猜猜最后会怎样?

“猜结局”这个要求要更高一点,一般是很有逻辑、推理性的内容阅读。

当然,一般的书也可以用这招。从刚刚开始读,就猜最后会发生什么。或者也可以中间有悬念的时候,猜猜看结果会怎样。

《桃花鱼婆婆》这本,在我看来,主要考验娃的想象力了。





婆婆从悬崖上飞下去了,打开图片,是一只往下俯冲的鹰。





我问:“宝物,你猜她会怎样?”

小小很担心:“妈妈,她会不会死?”

大大的答案会有不一样:“妈妈,婆婆有魔法,会变成老鹰翱翔的,所以不会死。”

当然,这样的绘本结局是开放性的,没有答案,所有的回答都OK。

类似柯南之类的侦探内容阅读,“猜”需要很高的功底,都是中高年级孩子要分析的了。我们慢慢来。

总之,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一旦有了强大的阅读能力,我们才可以逻辑思考、创造思维、高效吸收、自我学习。

同时,阅读是一个很巨大的任务,也是一辈子要做的事情。

需要我们:脚在泥里,眼在云端,适用技巧,专心、用心投入去陪伴孩子读书。

艾蔻碎碎念:

培养大大阅读兴趣的时候,我常常叨叨:阅读哪有什么一见钟情的,统统都是日久生情好吗?!那时,我年纪不大,只有一个娃,时间一大把,这话还说得底气十足。

如今有了小小,强烈觉得时间不够,幸而小小莫名其妙就爱阅读了。细细想来,不是“莫名其妙”,是因为沿用了大大身上的成功经验,跟着姐姐一起提前学一些技巧,阅读起来当然轻松多了、兴趣盎然。

所谓“技巧鞭策爱好”,阅读是可以一见钟情的,这话站得住脚。

良性循环,由此开始。
好久不见,比来在读《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Reading Strategies Book,待我好好研究、实践后,和大家慢慢聊~~也欢迎读过这本书的亲们与我分享哦!

今日保举:上过《天天向上》受过董明珠董事长的亲手实验,不消洗洁精,清水一冲就干净的碗!点击图片下方的“了解更多”进入店铺查看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忧伤美人 发表于 2019-1-1 11:29:00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忧伤美人
2019-1-1 11:29:00 看楼主
无论大人读书还是孩子读书,都需要带着问题读书,通过书名、目录、摘要或阅读重要章节找出一个线索或主旨之后,再去细读,验证本身最初的问题是否正确,作者是如何论述、延展本身的主旨和结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寻找以往 发表于 2019-1-1 11:29:46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寻找以往
2019-1-1 11:29:46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河源思仔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4812 | 回复:2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