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山婚俗」11张图,带您走进一生一世的婚礼现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陆党华 发表于 2019-1-26 08: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陆党华
2019-1-26 08:14:00 12160 0 看楼主


婚姻乃人生大事,过去的未婚男女除了坦州、横栏、民众、五桂山个别地方通过对歌相识相恋之外,大多由媒人介绍撮合,男女双方没有自主的权利。到了民国时期,这种局面慢慢开始崩溃,双方逐渐拥有了婚姻的自主权。

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中山过去的婚礼又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搜集了一些资料,带大家一起来解读老中山人婚礼中的那些美好姻缘。当然,还附精美的老照片,让大家一饱眼福……




大清宣统二年岁月次日心源县扬承祥婚书(市档案馆藏)

“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

——《民国结婚证书》



民国时期某夫妻的婚纱照(市档案馆藏)



中山糖厂青年参加的集体婚礼照(市档案馆藏)

据《中山市志》记载,解放前,中山民间的婚嫁风俗十分繁琐,各地具体礼仪不尽相同,但一般有如下几个程序:

一、送“利是”。男女双方同意结婚后,男方择日向女方送订婚信物及其他礼物。石岐人称男家礼物出门时为“出盒”,女家由兄弟接受礼物,称“开盒”。部分沙田区称此礼为“拿茶叶”。
二、送年生。议订婚期前,男方再次送小龙凤饼、茶叶、椰角、油煎粉角等礼物及聘金和一对新人的出生年庚到女家,俗称“送茶礼”。
三、出阁。新娘出嫁当日子时,女家请子孙齐全的妇人在门口替新娘梳头,用柚叶煲水沐浴。早上吃其嫂或母亲煮的糖面条,换上崭新的嫁衣裳,由父兄打开大红雨伞遮着新娘出门,母亲或妆嫁娘则在门口向空中及新娘伞顶撒米,表示吉祥。



20世纪90年代中,新娘出嫁。(市档案馆藏)



新娘出门以红伞遮阳,以示福荫子孙。(市档案馆藏)

四、迎亲。抗战前,石岐、沙溪、小榄等地的迎亲是由男家租备花轿,挑着龙凤礼饼、猪肉、鲜活鱼鸡等聘礼担,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水网地区则用船艇迎娶。解放后各地都以车代步,花轿已废弃了。



花车进乡村(市档案馆藏)

五、拜堂。新娘在新房中稍事休息后,由陪嫁娘带到厅堂,与新郎共拜天地及祖先神位,然后向翁姑和长辈敬茶,同时接受长辈的祝福与赠品。



新娘新郎捧茶敬翁姑(市档案馆藏)

除此之外,还有过火盆、摆喜酒、回门等礼仪。到1949年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倡导下,越来越多的城乡青年废弃旧式婚礼铺张浪费的繁琐礼仪,以茶话会的形式举行集体婚礼或旅游结婚。

中山市档案馆藏的婚礼合影




民国时期的婚纱照(市档案馆藏)



民国时期的结婚合影纪念(市档案馆藏)



集体婚礼,图为新人们集体放飞气球庆贺。(市档案馆藏)



民国时期婚纱照(市档案馆藏)



资料来源:《中山市志(下)》/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4

文丨刘思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陆党华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1216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