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镇西:三个好习惯,给年轻父母的家庭教育小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xs3320361 发表于 2019-1-28 14:3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mxs3320361
2019-1-28 14:39:02 8739 0 看楼主






我的许多已经当了爸爸妈妈的学生常常问我:“李老师,对我们教育孩子,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我总是说:“让孩子勤健身、有礼貌、多读书,有了这三个伴随一生的习惯,你的孩子必然会成为幸福的人。

现在有不少年轻的父母总是对孩子寄予太多的期待,在这浮躁的应试教育时代,这些“期待”又往往因为“不要输在起跑线”的糊涂不雅观念而变成一种焦灼。

于是许多父母让孩子学这个学阿谁,却忘记了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东西——这个所谓“最重要的东西”用现在很时髦的一个词来说,叫“核心素养”。而让孩子养成健身、礼貌和阅读的习惯,在我看来,就是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





健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什么都谈不上。这个道理谁都懂,但现在孩子的健身状况怎样呢?按说现在的学生营养都很充分,但体质弱的孩子不在少数,有的孩子连升旗仪式站一会儿都会头晕倒下。这和我们国家整个国民的健身状况遍及不抱负有关。应该承认,和一些发达国家比,我国国民的健身意识和行动都不强。

说句调侃的话,在城市里面唯一能够表现出的“健身热潮”,恐怕只是黄昏时候街头大妈们的广场舞。而平时我们很少看见中年人也这么热情地健身。“工作忙”似乎是一个“雄辩”的理由,但我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曾被他们全民健身的热潮所感染——连大白日的街上都常常有人长跑。一个人的健身习惯应该从小养成。

在我看来,孩子的健身习惯应该是超越其他诸如钢琴、绘画、书法、棋类等习惯。当然,这里所说的“健身习惯”包罗了具体的健身技能以及科学的健身方式。父母们要让孩子掌握并爱上一门体育活动,并坚持不懈。这样,孩子就不单会具有健壮的体魄,还会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积极乐不雅观的人生态度。

如果说健身是强壮本身的体质,那么礼貌则是提升本身在别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礼貌,不仅仅是随时运用“您好”“谢谢”“对不起”“不妨”等问候与答谢用语,而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之间交往中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示,其核心是在生活中自然而然表达出的对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说话文明,举止优雅,穿着整洁,遵守规则,讲究礼仪,随时为别人着想,不麻烦别人,懂得感恩……与人交往中的最高要求是努力帮手他人,最低要求是尽量不麻烦别人。这是一种源于父母而深入骨髓的教养。

所谓“源于父母”指的是孩子的教养来自父母影响。这种影响更多的不是说教,而是身教——父母以本身日常生活中随时想着别人、尊重别人的点点滴滴的言行,感染并影响着着孩子。

所谓“深入骨髓”指的是孩子的修养已经成为一种不由自主的言行,一种情不自禁的本能,是孩子每一天与人交往的习惯方式。孩子懂得尊重别人,必然会博得别人的尊重。“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的人,也必然博得更多的人生幸福。





阅读习惯会让孩子终生受益。有两种阅读,一种是实用性阅读,比如为了学业考试或拿各种证书的考试;还有一种是非实用性阅读,就是没有任何直接功利目的的阅读。我这里说的“阅读”主要是指后者。为什么要阅读?“学以致用”当然是一个理由,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尽可能完整而完美地建构无愧于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精神世界:视野更加开阔,灵魂更加饱满,心灵更加敏锐,情感更加丰富……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安好,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而离开了这一切,谈何幸福?关键是,阅读的本色是学习,因此终生阅读就是终生学习,就是终生都不竭吸取新知,永远对周围的一切保持好奇与探求的兴趣。如果孩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依然保持着阅读纸质书的习惯,并且不少阅读都是超越其职业需要的,那他内在的精神世界必定更加丰富多彩,他外在的言谈举止也更加儒雅得体,他的幸福指数比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必定要高得多。

孩子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当然不止这三个,比如劳动的习惯、自主的习惯、节俭的习惯、环保的习惯、法制的习惯、日记的习惯、弹琴的习惯、绘画的习惯、旅游的习惯,等等,都可以提升孩子将来的生活质量。

但我认为最起码最基本的习惯,还是健身、礼貌和阅读。这三个陪伴终生的好习惯,应该是孩子幸福人生的“标配”。









-end-

来源:镇西茶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mxs3320361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873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