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课程,孩子的未来在于接收了多少科技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画画 发表于 2019-3-11 15:5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画画
2019-3-11 15:50:49 4924 0 看楼主
如今,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也许就在接下来的10到20年内,人类的许多工作将由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来取代。这不仅包罗劳动密集型工作,如司机和工厂工人,还包罗很多看来相对安全的工作,比如法律和技术写作。
按照牛津大学调查发现,美国市面上的工作47%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而在中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比例高达77%。
在未来的数十年里,谁来承担人工智能的一次次冲击?
毫无疑问是当下的学生,包罗: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大学毕业的学生,当他们告别学校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不必然是社会善意的接纳,而很有可能是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将他们无情地刷下历史舞台。
就像钱颖一所说:教育必需超越知识。对于创新人才的教育,有3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价值取向。
人工智能唤醒
对未来学生教育的思考
中国的教育有它的特点,这个特点中隐含了我们的长处。
首先,个人、家庭、政府、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很大,这个投入不仅是金钱、资源的投入,也包罗学生、教师时间的投入。这是由我们的文化传统,由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所决定的。其次,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仅量多,并且面广,所以中国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呈现“均值高”的特点。
既然未来是智能时代,在了解中国教育长处的基础上来反思教育存在的问题,可能更有意义。
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
教师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学生学习知识是分内之事,高考也是考知识,所以课本知识就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深入人心,但是,创新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积累就可以吗?不是的,教育必需超越知识。
爱因斯坦在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首次到美国拜候,有记者问他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爱因斯坦拒绝回答,他说,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书中查到答案。接着,他说了那句特别有名的话:“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
国务院发声
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课程
国务院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规划》指出,要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鞭策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尽快在试点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增加人工智能相关学科标的目的的博士、硕士招生名额。
鼓励高校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重视人工智能与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培育高水平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和团队。
知识多未必创造力就强
创造性思维的来源之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创造力确实需要知识的累积,但除了知识,还需要什么呢?
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好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我们过去比力忽视的。
“创造性思维=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这个简单的公式告诉我们,知识越多未必创造力越强。因为人接受的教育越多,知识积累多了,但好奇心和想象力可能减少,所以创造力并非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并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是我们的学校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减少了创造力必要的其他元素。
什么工作容易被人工智能淘汰?
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1)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
(2)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
(3)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举个身边的例子:
6月18日,京东颁布颁发在北京市海淀区开启全球首次全场景常态化配送运营!







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这个机器人全程都会走非机动车道,并且对于海淀区的交通线路很熟悉,可以自主停靠配送点。
从网络上的信息来看,送货机器人由雷达加传感器进行360度环境监测,可以自动规避道路障碍与往来车辆和行人并且能够识别红绿灯信号,做出相应的判断。







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取货码、点击手机APP链接等三种方式取货。一大批快递小哥表示不服!但是,这才是未来生活的开始。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未来所有行业都将随着人工智能而带来升级与变化。会有更多的产业和新兴商业模式诞生。
对于孩子的教育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只有把未来教育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才是当代学生拥抱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最佳出路。
了解到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后,玩转发明一直努力培养科技强人,并在这条道路上有了小小成果——已帮手学员申请了6255项专利。
自成立以来,我们就致力于创造发明课程的开发,开办了国内首家拥有原创理论和课程体系的青少年创造力开发教育平台——玩转发明。课程以“启迪发明智慧,开发创新潜能”为宗旨,以“交付发明成功,成就创新人才”为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国家输送创新型科技人才。
公司还拥有原创的理论体系——实物载体创新法:在该理论指导下,开发出系列思维创新工具,解决了世界上创新发明领域最难的一个问题,即创新灵感产生及创意来源的难题,使创新灵感创意产生变得十分简单和直不雅观,极大提高了创新的效率。
为了让孩子不被未来淘汰,需要家长跟我们一起,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协助孩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成为未来世界的创造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画画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492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