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式教育欠缺了影响人一生的体育教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李晓明 发表于 2019-3-21 08:1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李晓明
2019-3-21 08:18:50 4817 0 看楼主


近日,浙江工商大学一食堂推出凭运动步数吃饭打折活动,走的越多折扣越大,1万步打8.5折,4万步以上打5.5折。食堂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考虑到学生过年吃得多运动少不利健康,通过步数打折活动鼓励同学们加强运动。

浙商大等高校的做法无疑充满了积极的意义,但在这背后却表露出了一个可怕的问题:中国的孩子在中小学阶段遍及没有养成好的体育习惯。导致了很多孩子在上了高中后体质便一落千丈,到了大学则更差。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加剧了体质衰落的进程。



在国外,从小学开始,体育就是一门被很重视的课程,因为在国外的教育理念里认为,体育的本质是人格的教育。那什么是体育?体育的要素是团队合作,是顽强拼搏,是坚持不懈,是崇尚荣誉,所有这些都是一个人的社会化指标,体育的核心就是人格塑造。不仅仅是学校,国外的家长对孩子的体育也是非常重视的。

俄罗斯:宁愿孩子没有聪明的头脑,也要孩子有健康的身体!



韩国:健身可以塑造形体美。



美国:健身是孩子必然要做的事。



中国:比拟运动,成绩更重要。



中国少年儿童熬炼明显不足,身体本质和心理本质令人忧虑,少儿体质已敲响警钟,《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是:上网聊天和游戏、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三成。少儿体质一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导致的结果最典型的就是肥胖和近视。而过去20年里,我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心理和沟通障碍、网瘾和自杀问题逐年增多。

是什么原因让诸多活泼好动的孩子们丧失体育运动的兴趣、没有养成健身熬炼的习惯呢?根源在于重智育、轻体育的应试教育思想误区。在当今社会“考啥练啥”的大环境下,中考考完体育后很多家长便要求孩子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主课的学习中。“玩什么玩,快去看书!”在很多家长的心目中,正常的体育熬炼被和“玩”划了等号。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国许多地区和学校追逐分数、成绩,学校体育常常变成‘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的一项工作。”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庭华指出,部分中小学校为了避免运动变乱的发生因噎废食、“谈跑色变”。许多学生在高考前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掌握运动技能,在大学体能测试时难以达标。



国外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指标,是引导学生们遍及重视运动,这种理念值得中国借鉴。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熬炼好身体才能好好的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李晓明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481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