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岔河镇始终坚持“工业立镇、产业强镇”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及工业项目建设,形成以电子电器、智能制造、高档服饰等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在提高工业经济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 在岔河工业园区内,邳州茉织华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赶制女裤。从裁剪至成箱,每一条女裤都要经过8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董中俊是负责检针的女工之一,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年农忙过后,她都会到这里打工。董仲俊介绍说:“我家里种了四五亩地,农忙的时候忙家里的农活,闲暇时候就到工厂打工,还能额外再赚一些钱。”
除了带动本地妇女就业外,企业的落户还吸引着外出劳动力返乡就业。家住戴庄镇的韩燕在这里工作已经三年了,原本在外地打工的她,当年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家乡发展。韩燕表示,在家工作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而且企业多劳多得,每个月可以赚四千元至五千元。
邳州茉织华服饰有限公司自2016年落户岔河镇以来,主要从事优衣库的休闲女裤加工,目前企业用工量600余人,其中92%是来自岔河镇及周边乡镇的妇女劳动力,有效地带动了妇女就业,该企业在2017年被评为“邳州市巾帼就业创业示范基地”。茉织华服饰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吴雷平表示:“我们可以为当地剩余劳动力以及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和岗位,公司计划明年再扩大一倍的用工量,为当地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劳动密集型企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而智能制造企业的入驻则招引了更多在外专业技术型人才回乡就业。毕业于山东交通学院的赵威是邢楼镇人,目前是园区内苏州九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调试工程师,原本在苏州工作的他,两年前选择回来,想为邳州的经济社会建设做贡献。赵威说:“以前在外地打工的时候,我一年回家最多两三次,现在可以每天回家,我家距离公司只有五公里,而且公司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工作生活两不误。”
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前景,也吸引着诸多外地特殊人才来到邳州、了解邳州、扎根邳州。冯梦飞是湖北省孝感市人,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的他一直在深圳从事黄光工艺的研究,作为引进的特殊人才,来到邳州已经三年了,如今已经日渐融入了这座现代而温馨的城市。冯梦飞表示,目前自己在邳州的工资待遇和以前在一线城市差不多,公司的生产技术水平属于行业领先,发展前景非常好,而且邳州的生活环境特别好,宜居宜业。
岔河镇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现已建成2.2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三横四纵”5.8万平方米园区路网、26.5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现已落户22个项目,其中“1030”重大项目3个、投资3000万至亿元以上项目18个。与此同时,乡村的特色产业发展也不甘落后。在岔河镇桥北村,结合本地玫瑰系列产品,诸多返乡青年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的品牌通过网络电商的模式更好地走出去。村民韩萧自2016年开始在村里做电商,年销售额在50万元左右,她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我们的经营范围也在不断变广,产业链逐渐完善,打响品牌的同时,更好地带动我们村经济发展。”
目前,桥北村依托于1500余亩玫瑰种植基地,经营玫瑰系列产品十多个品种,全村从事花茶生产群众50多家,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带动本村及邻村百姓300余人就业。桥北村村主任王立彦表示,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村民的收入也在逐渐提高。下一步继续延伸产业链,为百姓带来更高的收益。
去年桥北村被评为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今年被评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岔河镇工业园区先后获批省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科技产业园、省级农村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为不断强化园区承载能力,目前,电子产业园二期、企业服务中心、企业文体中心等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岔河镇党委副书记郭帅介绍说:“岔河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了妇女劳动力就业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渠道。下一步将围绕电力设备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继续招商引资,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为全镇老百姓的增收提供更好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