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然与不争是消除烦恼的良药!亦是养生好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夜昙SS 发表于 2020-3-15 17:4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夜昙SS
2020-3-15 17:46:56 2780 4 看楼主


老子养生智慧中,曾提到——自然与不争是消除烦恼的良药,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子,感受这位智者的养生智慧,包括动与静、柔与水、有与无。

老子的养生智慧:以静制动,动中取静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 他相信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的状态,面对世事的纷纷扰扰,老子提供了一套治疗的妙方即“致虚守静”。

老子在蓬勃生长的生命中,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他认为万物虽然纷纷扰扰,但最终还得回到它原来的根,呈现静的状态。他间接指出,人世间嚣嚣攘攘,最后还是以回到清静的状态为宜。

静不是人们常常以为的消极,在老子的观点中,有着以逸待劳、以静制动、动中取静的内涵,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老子想阐明的是“动极则静,静极则动”的人生哲学。

如何保持“虚静”?老子提出:一要“塞兑闭门”;二得“涤除玄览”。塞兑闭门,通俗地说就叫不被外物所累;涤除玄览,则有“清除心中一切杂念”的意思。这样才能调理出一套保持心理平衡的学问。



老子的养生智慧:柔能克刚,水滴穿石

如果把“柔弱”之道应用在人生,老子认为“柔能克刚”,因为柔性的东西,绵绵若存,用之不动。

老子用草木来诠释他的想法,他说草木在欣欣向荣时,形质是柔脆的,可以迎风摇曳,强雨不摧,花残叶落时,就变成枯干坚硬;人也是如此,活着的时候,身体柔软,死了的时候,就变得非常僵硬。

水,最接近于这种观念。老子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是攻坚之强,却也没有可以胜过它的。我们看看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两岸的断崖峭壁,不就是涓涓细流千年来的切刻之痕吗?东海岸的海蚀天险,也是海用时间吻烙的戳记,水滴穿石的功力,不能小觑。

在老子的观念中,柔弱并非软弱无力的意思,其中有着坚忍不拔的性格。老子的柔弱主张,也有“处下”、“不争”、“利物”的人生观点,及谦虚容物、海纳江河的内涵。



老子的养生智慧:有中也无,无中也有

在老子的观念中,有与无是相随相生的,无是相对于存在的观念。

许多观念都在相对的前提中产生,于是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意思是说,天下人的心都明白美的观念产生后,就有丑的概念出现,但对于比美更美的事物,原来的美也会变成丑。

“相对”的哲理见证天下没有“绝对”的美丑,但在一般人心理困扰中,只会与最好的人比较,忘了与比自己不幸或与更差的人去比。

有与无事实上是相形不背的,困顿不如意时,何妨想想更落寞的那些人;飞黄腾达时,别忘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事实。这么一来,人生才不会因阻碍不通而丧失自我。

“有”、“无”之观,建构了老子“道”的哲学。这样的道是“无”的法相存在,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老子之“道”,说明了万物对立统一与周而复始的循环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zjgtm 发表于 2020-3-15 17:47:23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zjgtm
2020-3-15 17:47:23 看楼主
资本市场也可以做到“虚静”,有中也无,无中也有,是不是就是大道至简了?@无语石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seapowerfx3388 发表于 2020-3-15 17:49:17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seapowerfx3388
2020-3-15 17:49:17 看楼主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shazhude123 发表于 2020-3-15 17:49:57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shazhude123
2020-3-15 17:49:57 看楼主
道可道…………真奇妙…………![捂脸][捂脸][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apian 发表于 2020-3-15 17:50:57 | 只看该作者
5#
apian
2020-3-15 17:50:57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夜昙SS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2780 | 回复:4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