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州地区的当家美味小鱼炖豆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美不胜收 发表于 2020-12-25 09:2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美不胜收
2020-12-25 09:26:17 5444 0 看楼主
小鱼炖豆腐

作者:谭丰华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一旦离开自己的家乡,漂泊在外,无论你身在何处,离开家乡多久,让你难忘的,就是家乡的味道。

天南地北的异乡人聚到一起,聊到家乡的吃,人人都会怀念家乡的味道,都会说自己的家乡饭菜香。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个口味,与人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

苏北人与苏南人相比,口味重一些,难怪上海人把苏北人称之为“老山东”。邳州人偏食咸和辣,也造就了邳州人骨子里的潜质:“有种、耿直、讲究”。若问邳州人,农家菜你最喜欢吃什么?大家都会脱口而出:“小鱼炒辣椒,小鱼炖豆腐,粉条炒辣椒……”小鱼炖豆腐这道菜诞生于何时?说不清楚,也很少有人溯源。这道菜,一直停留在我青年时的记忆中,当年,很受家乡人的青睐。开小餐馆的几乎都有这道菜,普通小家庭也会做这道菜。

记得,当年出了县城向北,俗称“三公里”,邳苍路两旁,是一大片庄稼地,地头开了几家小本营生的小吃铺,临时搭建的小棚,摆上几张木桌和长条凳子,看上去十分简陋,并不气派。主要经营农家菜,这里远离市井,生意却做得异常红火。其中小鱼炖豆腐最拿手。行色匆匆的路人,停下平板车,支起自行车,在此歇息一会,舀四两“散打”,盛一碗小鱼炖豆腐,外加一盘花生米,也能吃个酒足饭饱。三、五十里……甚至一些更远的路人也慕名而来。

那时,县城里散落着几家国营饭店,乡下人进了城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到宽敞明亮的饭店,几个水灵灵的妹子在忙活,装不出阔人之状,反而自惭形秽。摸摸皱巴巴的衣兜,还是转弯抹角选择去了城外。这个理不说大家也明白。在那个年代还没有“快餐”这个概念,无论是赶集上店,还是走亲访友,到农舍小棚下一坐底气十足,几个大盆热气腾腾,客人任意点菜,随手盛上一碗即可。

说起在这里吃小鱼炖豆腐,我也算是常客。当年,为了到教师进修学校考文凭,改变自己一手握着锄头,一手拿着粉笔的身份,每个周末都要跑一趟县城。每次出发前,总要打打算盘,一个月那点银子,除去维持一家老小生计,月底已是阮囊羞涩。为了省点盘缠,尽管老掉牙的自行车总是掉链子不争气,骑上去浑身吱吱嘎嘎乱叫,它仍是我出行时忠实的朋友。

天刚蒙蒙亮出门,这段路程最快也要两个多小时,赶到三公里时已是饥肠辘辘。开小吃铺的是一对年轻的夫妇,小伙子显得憨厚朴实;老板娘人长得漂亮,待客人十分热情,做事干净利落,颇有沙家浜阿庆嫂的气质。来者大碗茶免费,自带的干粮,配上一碗小鱼炖豆腐,连吃带喝,不一会一顿饭解决了。就这样,我在这家小铺断断续续吃了一年,直到拿到那个没有多少含金量的“硬本本”,才和那家小铺告辞。

小鱼炖豆腐,看似简朴,但是简朴不等于简单。这道菜有人做出来好吃,有人做出来却让人摇头。我认为,这里边多少有点秘诀,如何选食材,在做工上略有区别。小鱼不宜太小,最好为一拃长左右,在豆油中炸至泛黄,鱼刺酥脆即可。豆腐一定要选新鲜的嫩豆腐,佐以上乘的红辣椒,葱、姜、蒜瓣、大茴、桂皮等。一锅小鱼炖豆腐,烹饪好了,色香味俱全,小鱼无须剔除鱼刺,一口可以吞下,豆腐娇嫩软滑,入口即化,微辣中带着鲜香的汤汁,越品越有味。反之,小鱼未经油炸而入锅,且又是配上老豆腐、青辣椒,名曰小鱼炖豆腐,开锅后散发出一股泥腥味,无论是色泽还是味道都大打折扣。说到这里,小鱼炖豆腐看似简单的家常菜,实质上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现在上规模的大酒店已经不做这道菜了,想找回当年的记忆,再品味一下老味道,只有到小巷深处,或者是乡下,那些默默无闻的小吃铺,仍然在传承着带有乡土气息的农家菜,招牌还是那么醒目,“小鱼炖豆腐”。


免责声明:本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公众传播,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美不胜收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544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