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花果山纪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文面书生 发表于 2021-3-23 09:1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文面书生
2021-3-23 09:16:39 14149 0 看楼主
花果山纪行

文/枫声



3月17日早晨,在邳州城吃过早点之后,和昌平、鹏举驱车前往连云港花果山。从邳州东上连霍高速,一个半小时左右,碎说着话的功夫,就来到了也算熟悉的花果山景区大门前。
多年前曾来过花果山景区大门前一次。那时候还没有这么大的停车场,售票厅也没有如今这样壮观;唯一没变的是景区大门,还是多年前的样子,好像一点没变。其实我说的“也算熟悉”,仅指景区大门——因为多年前来的时候,一行人先去了海边,转到花果山大门的时候,也没看到那山有多高峻,唯苍魆魆一片;想到人造的景区大都不过可以想象的尔尔,再加上天色已晚,一行人也就找足了不进去的理由、省下了每人六十元的门票钱。
此后没再想过有什么由头再去连云港,也没再想过花果山。就像泰山在姚鼐的《登泰山记》里、老北京的秋天在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里,花果山在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在我童年少年读《西游记》的记忆里,雾气缭绕,海水蓝蓝,不近,亦不远。
这一次没有迟疑地去花果山,主要是受鹏举和昌平的影响。他们俩都是长跑爱好者,小跑不间断,半马经常,全马亦不在话下。年前一聚,看他们活力四射的精气神,再加上鹏举一再叮嘱“要运动,跑步大有裨益”等等,近来我亦强制自己跑了起来。虽说每次只跑个两三公里就累得热汗直流、吁吁气喘,但那份直达丹田的深呼吸所带来的通体舒泰感,着实使人难以舍弃。鹏举前一天就打来电话说:到了花果山我们就直接步行上山,权当锻炼;晚上约可擎一聚,老同学见见面。与两位胸怀坦荡者一起登山,已是可喜;何况所登者是从未深入过的花果山,何况还有三十多年未曾谋面的初中老同学在那等着。












昌平有花果山景区年票,我有江苏省无偿献血荣誉证,90元门票只有鹏举一个人买了单。进了山门,经吴承恩坐像,就到了十八盘。一阵拾级而上,一阵步行山中公路,又一阵拾级而上,又一阵步行山中公路;就这样循环往复,走多停少,紧跟在他们身后,一阵子疾走下来,不觉已有些气喘。三月中旬近尾,一路见到的开花的树,除了零星的一些杏树和低处院落里的一株玉兰,其他的似乎再无所见;常青树亦不多,多的是橡树、榉树和北方一些叫不出名字来的落叶乔木;花果山的三月,没有想象中的繁花似锦,近看远观,举目苍寥,犹似冬色一片。这就是淮河以北吧,非到了四月中下旬,处处山峦才会万树葱绿、山花烂漫。
原定的路线是经水帘洞到玉女峰,因为走错了路,只能先去玉女峰。经玉皇阁时,我们已经步行走了两个多小时。时已中午,在阁子里每人啃了一根玉米,短暂休息后,继续前行。我的感觉是,山愈来愈陡了,一步步登台阶,小腿和膝盖一阵阵生疼发软。上到“大圣归里”处,是一段公路,顿感一阵轻松。而后又是一段长长的曲折辗转的石阶路,呼吸重浊中,经迎曙亭,终于登上玉女峰。坐在峰顶堆石上举目四望,一处处城市建筑宛如鸽笼,雾霭沉沉,大海朦朦胧胧,难以看得分明。康熙皇帝手书的“遥镇洪流”镌刻于一片石崖上,暗红色的四个字,婉若游龙。峰上有“江苏最高峰”石碑和“吉祥玉女”雕塑,步行的人很少,游客也不是很多,碑下和雕塑前很是安静。


















下玉女峰的路上,我提到花果山上怎么没见到猴子的问题,昌平说,到了水帘洞那一段,猴子就多了,还得要提防它们一点。从玉皇阁下行去水帘洞是一段一段很陡的石阶,很多处的倾角大概在70度左右,小心翼翼,一步一步缓缓而下,由不得人不心生悚惧、两股战战。水帘洞正在整修,见不到水,洞亦不得入,自然也就见不到所谓的“水帘”。不过,我倒没觉得有什么遗憾——见过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黄果树瀑布,人造的瀑布,见了,或许还不如不见。所喜的是见到了三三两两自由的猴子。这些大圣的子孙们,吃着人吃的点心,喝着人喝的饮料,一副自在的悠游散漫。大圣殿烟雾缭绕,一位当值的“僧人”热情地接待着游客,介绍着香烛的价格。


















大圣殿下是三元宫。三元宫巍峨壮观,院落里三株一千多年的银杏树须双人合抱,干冠高大,直指云天。就像印度的寺庙里必有菩提树,在中国,有庙宇的地方必有银杏树,似乎也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菩提树下修正果,银杏树下好参禅。
























出了三元宫,又是一路陡峭的石阶;到了九龙桥,上了山中公路,始觉得路势渐缓,呼吸渐匀,所有的疲累似乎也一下子一扫而空。这一段走的基本是来时的路,比之上山,我们谈话的内容更多了,步履也明显轻松了。鹏举淡泊近佛,这个年龄已是“看山还是山”之境;昌平商海拼搏,锐意进取,“山高人为峰”、“壮心不已”之心态令人肃然起敬。






不觉出了山门。看时间,时近两点;看运动计步,赫然16公里。这来回四个余小时的登山下山,我的感觉是累透了,累得尽兴,累得舒泛。
有人游山是看景点、增益见闻,所以山内的旅游车和缆车大可以坐坐。我们登山的主要目的在于锻炼,所以步履匆匆,只有极少处才放慢脚步,细加观瞻。山水在胸,风物过眼,人生得几次三人行,人生得几多云水谈?这一次花果山之行,在我心中自是不凡。
坐进车中,准备去可擎定好的宾馆。回望花果山,苏轼《苍梧山》里的两句诗不觉在脑海里浮现: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
今日我等花果山一游,我们是记住了花果山,花果山可曾会记住我们?花果山,海上山,有无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文面书生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1414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